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三农资讯

2023年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

2024年03月03日 甘肃三农在线 王朝霞 马国顺

2023年,甘肃省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面对复杂发展环境和局地严重旱情等多重不利影响,在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展招商引资渠道、推动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方面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狠抓生产保供给、巩固成果守底线、统筹协调促振兴、多措并举增收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真抓实干 实现核心指标增比进位

全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系统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中,真抓实干、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各项重点工作质效明显提升。去年,我省“三农”领域多个核心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一产增加值增长5.9%,居全国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31元,增长7.9%,增速较2022年前移4个位次。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速分别居全国第4和第8,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产业兴是“三农”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底气。酒泉市集中打造现代种业、优质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一产增加值和农民收入两项核心指标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武威市持续推进“8+N”优势主导产业扩规增量、延链补链,农民收入增速跃居全省首位。

甘肃农产品“三品一标”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甘味”品牌实现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三连冠。平凉市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发放“红牛活体抵押贷”等各类产业贷款2.17亿元,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长8.3%。环县打造羊产业联合体,共同抵御羊价下跌风险,养羊农户人均羊产业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高于全国羊养殖户平均收入水平。

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我省积极研发推广“一键报贫”机制,监测对象消除了返贫风险;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62.9%的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为67.5%的监测对象精准落实产业帮扶措施,335万脱贫人口深度嵌入产业链;输转脱贫劳动力199.9万人,2607家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0万人;脱贫村村级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居全国第3,带动10万户困难家庭就地就业增收;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7元、增长8.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农民收入增速0.5和0.3个百分点。

攻坚克难 三农工作保底线促发展

去年河西及中部局地发生严重旱情,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各级党委政府靠前指挥,农业农村部门驻扎一线狠抓落实,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全省粮食秋欠夏补、西欠东补,总产达到1272.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藏粮于地。我省已经建成的377.2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及配建的调蓄水池和水肥一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确保了粮食增产。去年,我省出台“1+1+3”政策文件,建立建设管护新机制,提升了高标准农田的实际效能。玉门市坚持“集中连片、提标扩面、水肥一体”整体推进,“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实现了受旱情影响的地区不减产或少减产,未发生旱情的区域粮食增质增产,保障了粮食生产丰收。

各地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积极动员群众,落实种植地块,全省粮播面积增加16.7万亩;实施粮油抓点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丘陵山区农机先导区建设等工作,成效突出;全省农机农艺保障部门齐发力,保持了单产不减。镇原县通过增密、增穗、增粒重,项目区玉米亩均增产13.4%;徽县积极推广优质品种和高效技术,大豆单产同比增长17.5%。

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三年倍增行动圆满收官。我省特色产业呈现结构趋优、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创建马铃薯、苹果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实现“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全覆盖,成功争取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产业强镇7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乡村振兴示范县3个、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认定奖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5790亿元以上。

在农业招商工作中,我省引资成效显著。全省新签约和续建项目到位资金583亿元,新签约的822个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开工率95%,已建成投产达337个。新增转规农产品加工企业59家、营收过千万农产品加工企业107家。其中,庆阳、平凉、陇南3市签约项目、签约额、资金到位率均居全省前列。我省持续举办“津陇共振兴”和“鲁企走进甘肃”,携手天津山东打造东西部协作“升级版”,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蹄疾步稳 多赛道成就“甘肃样本”

“去年,我省和美乡村建设、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现代设施农业、农机装备补短板等多项工作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这是我们工作取得扎实效果的有力佐证。”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杨金泉介绍。

2023年,我省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积极主动工作,“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八改”工程等系列文件接续出台,并在临夏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康县举办美丽乡村国际论坛,分区分类开展创建。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第一批94个省级“和美乡村”进行了授牌,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达到1500个;开展改厕“提质年”活动,完成改厕28.7万座,73.6%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有序推进,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甘南“8+”基层治理、凉州“全链条”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等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农民组织化程度稳步提升,修订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全省家庭农场达到6.6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9.4万家,联结小农户占比超过36%;农民丰收节、和美乡村篮球赛、村晚等系列活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有效激发了乡村活力。

 农村改革有序推进。二轮延包试点成功启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治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兰州市、张掖市甘州区入选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政策空间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同比增长68%,农业农村类项目获得专项债投资106亿元。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2023年村均收入25.8万元,同比增长125.7%。永昌县积极探索“村集体+土地+文旅”等模式,11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我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将抢抓机遇,继续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三农”力量。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编辑:王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