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研讨会暨兰天系列多抗小麦新品种(系)现场观摩会在清水县召开
6月11至12日,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研讨会暨兰天系列多抗小麦新品种(系)现场观摩会在天水市清水县召开。旨在交流国内小麦抗条锈遗传育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加快培育抗病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提供科技支撑。会议还总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小麦条锈病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成果,在我省陇南等菌源地大力推广种植全生育期抗病品种,推动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田青,清水县委书记李菊霞致辞。清水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涛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甘肃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何维华,天水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杨晓锋分别为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天水旺泽泉种业有限公司授予“甘肃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标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田青为天水旺泽泉种业有限公司授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标牌;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与天水旺泽泉种业有限公司、天水德合丰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品种转化协议。
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以《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与条锈病综合防治》为主题作报告。从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学特征、小麦条锈病防控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等方面作了细致讲解,为小麦抗条锈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万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与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站长鲁清林,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张耀辉分别从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利用、提高作物自身免疫力、小麦持久抗条锈病设计育种、兰天系列小麦品种的育成及应用等方面作专题报告,分享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总结和推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小麦条锈病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科研成果。
据了解,为进一步深化院地交流合作,推动清水县小麦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2023年6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与清水县政府共同成立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清水小麦产业技术研究院”,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也是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1万余份,成功利用国际已知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和国际持久抗性品种,培育出“病不死、旱不死、冻不死”的兰天系列小麦品种60多个,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通过不同抗性机制基因聚合分子育种,显著提高了陇南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基因的丰富度,为源头区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奠定基础。甘肃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取得新突破,兰天36号2020年在徽县、2022年在清水亩产分别达到620.9公斤和714.3公斤,超全省平均产量的2.5倍,创造了旱地小麦高产新纪录,为未来山地丘陵区小麦单产的大面积提升提供了典范。目前,兰天小麦种植面积已占天水市、陇南市小麦播种面积的50%以上,成为全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
期间,与会代表深入甘肃省农科院清水试验基地(泰山庙塬)、兰天47号良种示范田(马沟村)、清水县良种繁育基地(李崖村),观摩了解小麦抗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种质资源、品种及抗性鉴定技术田间展示情况。
此次会议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清水县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清水小麦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锈病防控岗、天水农业学校等单位联合承办。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国英、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相关处室负责人,省植保站、农技总站、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站、甘肃农业大学和省农业科学院相关处室、各市州农科院、各市县区种子与农技管理站,有关合作社、种业企业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编辑:王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