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农薯7号平均亩产高达5.6吨 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9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甘农薯7号绿色标准化连片示范基地测产观摩会在山丹县清泉镇南湖村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甘肃农业大学发起,并特邀测产专家,对由该校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甘农薯7号进行了现场测产。结果显示,甘农薯7号的平均亩产高达5605.47公斤,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本次发布会旨在全面展示甘农薯7号在产量和品质上的卓越表现,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健康发展。甘农薯7号作为甘肃农业大学近两年最新培育并登记的加工马铃薯品种,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河西地区广泛种植的加工型品种大西洋。
甘肃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余斌介绍,甘农薯7号以大西洋为母本,陇薯7号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属于中晚熟品种,植株繁茂,单株结薯5~6个,商品薯率高达95.0%。其干物质含量在25%~28%之间,还原糖含量则在0.02%~0.10%之间,即便在低温贮藏6个月后,还原糖含量仍能保持在0.20%以下,展现出了优异的抗低温糖化和耐贮性。
据2023年专家组在张掖市高台县的现场测产数据显示,甘农薯7号的亩产量达到了5.4吨,远超张掖市大面积种植的大西洋品种2吨。甘农薯7号不仅适应性强、产量优势明显,还非常适合炸片炸条加工,尤其在抗低温糖化和耐贮性方面表现突出。在山丹县的测产中,甘农薯7号的亩产量更是达到了5605.47公斤,干物质含量为24.5%,还原糖低于0.2%,这在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中实属罕见。
余斌介绍,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已授权山丹县3家企业对甘农薯7号进行成果转化和种薯繁育。该品种的推广将大幅提升山丹县马铃薯的产量,打破长期以来依赖国外品种大西洋的局面,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商品薯。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马铃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具有重要意义,甘农薯7号有望成为山丹县国家级区域性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的又一闪亮名片。
此外,甘农薯7号还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适应性广泛,适宜在张掖、定西、白银、天水、武威、金昌等干旱半干旱生态区种植。自2017年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来,甘农薯7号已在甘肃张掖、新疆昌吉、广东湛江、贵州威宁等地广泛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7.43万亩,覆盖全国12个马铃薯主栽省份。这一品种的成功选育和推广,预计将进一步打破国内加工型马铃薯长期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为甘肃农业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