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林草发展 实践解码生态密码——全省林草科技推广能力提升培训班侧记
祁连山下,科技之花在林草间绽放。10月13日,全省林草科技推广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张掖市甘州区举办。本次培训现场教学环节由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龚文鹏带队,组织全省各市州的林草科技推广骨干、基层技术人员等参训学员前往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馆、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现场教学,聚焦林草科技推广重点难点,共探行业创新发展策略。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馆,学员们开启了一场“浓缩祁连山”的生态科普之旅。该馆总建筑面积1323平方米,设有综合厅“天境祁连”、资源厅“万物有灵”和成果厅“人与自然”三大展厅,通过实物标本、5D模拟、VR互动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祁连山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馆内收录的1100余件动物、植物、岩矿标本,以及“印象祁连”数字沙盘、巨幕投影等数字化展项,让学员们直观感受祁连山作为“生态屏障”的生物多样性魅力,深入理解林草资源保护与科技推广的生态价值。
随后,学员们走进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实地观摩林草种质资源管理区、树种栽培示范区、林草碳汇应用区等科技示范基地。在种苗基地,大家了解到该基地占地1000余亩,储存云杉、梓树、紫叶矮樱等各类苗木60多个品种、11万余株,且于2025年5月被确定为省级保障性苗圃;同时,基地还依托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建成景观树种引育及栽培示范基地100亩,引进白皮松、彩叶豆梨等彩叶景观树种30个,为林草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张掖市杏、梨林木种质资源库,学员们实地查看了总面积235亩的资源库功能分区,这里收集保存杏、梨种质资源530份,其中杏种质133份、梨种质397份,且通过SSR、AFL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为林果产业提质增效筑牢了种质基础。
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站副站长辛平在培训中表示:“本次培训班采取室内集中培训和现场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后续项目规范化管理、提升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项目影响力、推动生态建设林草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训学员围绕林草科技推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分享实践经验与工作心得,共同探讨创新路径与实施策略。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直观感受到了张掖在林草科技推广、生态建设方面的成效,更在交流中汲取了经验,为今后开展林草科技推广工作拓宽了思路。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为全省林草科技推广工作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通过解锁张掖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科技推广示范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将进一步推动全省林草科技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生态文明建设、森林城市创建、林业产业升级贡献更多“绿色力量”。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