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三农资讯

田园牧歌奏响“绿色乐章”——永昌秸秆循环利用调查

2025年10月27日 甘肃三农在线 陆家木 郑海燕

金秋时节,走进永昌县广袤的田野,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玉米秸秆在阳光下挺立,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画卷。但在这丰收美景背后,曾隐藏着一个难题——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以往,秸秆焚烧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火灾隐患。如今,随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深度融入永昌县的农业发展大局,昔日的“田间包袱”摇身变成助力畜牧产业升级、带动农户增收、改善乡村环境的“绿色财富”,为永昌县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引领,开启秸秆综合利用新篇章

作为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建设县,永昌县的秸秆利用之路,从一开始就紧扣本地农业特色——畜牧业发达、饲草产业基础雄厚。2024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267万头只,规模化养殖场星罗棋布,更是全省重要的优质苜蓿生产基地,饲草料年加工能力达114万吨,总产值突破18.8亿元。

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永昌精准“导航”,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深知秸秆饲料化利用对于推动畜牧业发展、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秸秆饲料化利用中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永昌县畜牧兽医站站长梁尚海表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的组合拳,就是要让秸秆从“废柴”变成畜牧业的“优质口粮”,既解决污染问题,又为特色产业降本增效。如今,政策红利已逐步释放:通过定向扶持,当地一批秸秆加工、收储运主体快速成长,秸秆饲料化与畜牧养殖的产业链闭环加速形成。

企业发力,“点草成金”见实效

在永昌县的六坝镇,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崭新的秸秆饲料生产线上,机器轰鸣,正在上演秸秆“变身记”:刚从田间回收的玉米秸秆,经粉碎、混合、压制等工序,转眼就成了颗粒饱满的优质饲料,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打包出厂。“以前,秸秆大多被焚烧或者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现在好了,政府支持我们发展秸秆饲料化产业,这些秸秆都成了宝贝。”公司负责人宋志斌介绍道。

今年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助政府设备购置与生产线建设补贴,新上1条0.5万吨秸秆饲料生产线,配套脉冲除尘器等设备后,年处理秸秆能力将从1万吨提升至1.4万吨,“新增的产能不仅能满足本地养殖场需求,还能销往周边市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负责人宋志斌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样的“双赢故事”并非个例,甘肃牧源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合作社,分布在六坝镇、东寨镇等畜牧、种植主产区,通过政府扶持完成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后,大幅提升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效率,为永昌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饲料,同时带动近千名农户通过售卖秸秆获得“额外收入”。

收储运体系完善,打通“最后一公里”

秸秆要“变宝”,收储运是关键。为了不让秸秆困在田间、堵在半路,永昌县重点扶持金昌天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永昌县新润合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等7家主体,建棚舍、添设备,织密秸秆收储运网络。

在六坝镇下排村的金昌天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秸秆收储棚宽敞明亮,大型秸秆打捆机整齐排列,工人正操作机械将散落的秸秆压缩成规整的草捆。公司负责人王品寿介绍:“以前,秸秆收储是个难题,场地小、设备旧,收储效率很低。现在,政府帮我们建设收储棚,购置打捆机等设备,我们的年收储能力从0.4万吨提升至0.8万吨”这些收储运主体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更新,有效提高了秸秆收储效率,保障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原料供应。

如今,在永昌县的乡村道路上,时常能看到满载秸秆的车辆穿梭往来,将秸秆从田间运往收储点,再转运到饲料加工厂,形成了一条高效的秸秆收储运产业链。

展望未来,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今年我们不仅做饲料化,还在燃料化上破题,让秸秆‘价值最大化’。”站在田野边,望着一捆捆打好的秸秆包,畜牧兽医站站长梁尚海介绍道,“秸秆制成的生物质颗粒能替代燃煤,供应给周边的温室大棚和小型企业,既减排又省钱。”

今年,永昌县扩建了1条秸秆燃料化生产线,配套生物质颗粒机等核心设备,将提高0.5万吨的秸秆燃料化年利用能力,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实施,2025年永昌县预计新增秸秆利用量4.85万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未来,永昌县将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畜草产业发展优势,继续积极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应用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方式,加强粮改饲“种-养-加-销-用”及流通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秸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利益联结长效机制。

相信在永昌县的持续努力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这篇“绿色文章”将越做越好,为当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让永昌县的田野处处洋溢着绿色与希望。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