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三农资讯

北斗智能农机惊艳亮相 陇原果业迈入“智能时代

2025年11月12日 甘肃三农在线 郑海燕

微信图片_20251112175902_17_992.jpg

11月2日的“中国苹果之乡”静宁,秋阳洒满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在静宁县果园示范基地里,一台台黄色的智能农机正沿着果树行精准穿梭,无需人工操控便自动完成转向、避障、喷药等一系列动作,水雾均匀洒落,引来现场果农阵阵赞叹。当天,甘肃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熟化样机投放暨现场演示培训活动在此举行,标志着甘肃果业正式迈入“智能农机时代”。

现场演示惊艳亮相 智能装备破解作业痛点

微信图片_20251112175856_16_992.jpg

“启动设备后,输入作业参数,它就能自主规划路径,爬坡过坎、躲避树干都不在话下!”演示现场,技术人员手持遥控器轻轻操作,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便灵活运转起来。机身搭载的多源融合感知系统实时捕捉环境信息,35°的陡坡轻松攀爬,8.2米的喷幅精准覆盖,2.5厘米的作业精度令人称奇。

“以前打药靠人背机器跑,一亩地下来腰酸背痛,还得担心喷不均匀。现在这机器一天能管200亩,省了太多力!”静宁县果农王大叔凑在机具旁仔细观察,连连点头。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赵武云现场介绍,这款机具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打药、施肥、割草、运输、采收平台等多项功能,通过“北斗导航+惯性导航+激光雷达+双目相机”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果园“下田难、作业难、保养难”的痛点。

微信图片_20251112175908_20_992.jpg

活动现场,项目组向平凉、庆阳、天水等8个苹果主产县区移交了首批熟化样机,技术人员同步开展安装调试、维修保养及操作技能培训,确保果农“拿过来就能用,用得好、能见效”。

跨省协同联合攻关 四年磨剑铸就“果园利器”

微信图片_20251112175855_15_992.jpg

“一位甘肃老果农曾说,‘机器要是能像人一样认路、会避障,还能打药施肥一把抓,那才叫真帮忙’,这句话成了我们攻关的初心。”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汪小旵教授的话语道出了研发的初衷。

为破解果园机械化短板,2020年起,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林果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投入中央和省级研发熟化资金2300多万元。作为国家“一大一小”农机先导区建设试点省份,甘肃与江苏开启跨省协同攻关,探索“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三位一体新模式。

此次投放的智能农机,正是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联合无锡卡尔曼公司牵头,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共同研制的成果。团队在静宁、庄浪、秦安等8个县区建立30个试验点,历经近两年田间打磨,创新性提出增程式分布式驱动底盘架构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电动化、智能化、一机多能”的设计目标。无锡卡尔曼公司凭借航天级导航技术积累,为机具提供了高精度定位与运动控制保障,让果园综合管理机真正具备了“聪明的大脑”。

政策护航前景可期 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51112175904_18_992.jpg

“苹果产业是甘肃八大特色产业之一,2025年全省苹果面积达580万亩,产量预计8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700亿元。”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在活动致辞中表示,推进果园智能化是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的关键举措。

按照项目规划在8个苹果主产县区投放熟化样机70台,今年两批共投放熟化样机50台,依托30个应用主体开展多工况试验验证,通过问题反馈再改进完善,明年再投放20台,通过三轮熟化改进后实现产品定型和推广应用。项目全面实施后,全省计划推广应用4000台机具,预计每年可节约作业成本2.2亿元,带动果园机械化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单亩作业成本降低约40元,每台机具年均为果农节约成本5.5万元。

“这款机具不仅效率高,还零尾气、低噪声,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孟养荣补充道,智能农机的推广将推动果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既能减少化学除草与燃油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带动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DF202511045242741.png

演示活动结束后,参会嘉宾还参观了“静宁县2025年农文旅融合推介暨静宁苹果展”,优质苹果与特色文化、智能农机的有机结合,勾勒出甘肃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未来,随着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的全面推广,陇原大地的百万亩果园将迎来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现代化管理新时代。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