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下达2020年第二批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2亿多元
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研究,省农业农村厅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第二批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计划12亿多元,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绿色发展与技术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支出。
据了解,一是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机深松整地。根据《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6—2020年)》,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方向,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路径,以农机作业补助为抓手,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凝聚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农机手和农机服务组织的积极性,科学高效地推进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开展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组装耕种管收全过程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多抗耐逆新品种,在已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已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和园艺作物优势区,围绕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集中打造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粮食作物每县创建1-2个万亩片,经济作物每县创建1-2个千亩片;支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以减少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投入为目标,扎实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减少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用量,提升果菜茶品质,推进种养循环,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0年,续建试点县继续在同一地点实施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创建2万亩核心示范区;新建试点县实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创建2万亩核心示范区;对特聘动物防疫专员进行补助。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在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中设立特聘动物防疫专员的通知》(农办牧〔2020〕17号)要求,2020年在凉州区、甘州区、会宁县等3个生猪养殖调出大县实施特聘动物防疫专员计划,缓解基层动物防疫力量严重不足矛盾,保障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是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支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负责、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兴旺和联农增收机制创新两大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规模化种养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设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为一体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聚焦农业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以项目区为重点,依靠现代科技,强化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生产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着力建设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肉羊养殖基地。依托现代装备、现代信息技术,新建和改造一批屠宰加工、分割包装、冷藏配送、品牌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羊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甘味”肉羊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促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样板;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发展。通过挖掘和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基地,叫响一批“乡土”区域品牌,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全力推动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支持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以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为方向,以提升草牧业产业竞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脱贫攻坚为目标,以集中连片贫困县区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完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扩大苜蓿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推广苜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加工技术,提高苜蓿集约化生产加工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优质饲草供给,促进草牧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奶业振兴和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实施粮改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牛羊养殖场(户)和饲草专业化服务组织收贮使用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拉动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统筹方向转变,构建粮草兼顾、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支持畜禽良种补贴。按照“整合资源、扩容增效、提升质量、多元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种畜质量水平为重点,以建立与畜牧业转型、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不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为目标,坚持引种与培育相结合,立足优势产业和区域化产业基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育、利用、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化程度,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模式,推动畜禽良种产业化进程;支持生猪良种补贴。以现有功能完备、设施设备齐全、服务能力强的区域性种公猪站为依托,全面推广普及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优良种猪及精液,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提升生猪的生产性能和综合生产能力,减少疫病传播,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支持现代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我省西和县、通渭县、岷县、积石山县等重点贫困县以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重点,扩大养殖规模,改造养殖圈舍,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对农民的带动能力,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支持蔬菜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逐步解决礼县、西和县两个未摘帽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不断加快绿色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创建水平,推动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支持中药材初加工。立足纹党参资源优势,通过扶持奖励,鼓励中药企业开展纹党参产地加工,开发中药材功能性保健品,提高附加值,推动纹党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健全我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扩大在保贷款余额和在保项目数量,进一步缓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紧紧围绕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产业、惠民生,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坚持“农有、农用、农享”的原则,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聚焦贫困地区开展针对性培训,探索教学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学员搭建产业发展对接平台,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带头人的素质能力,助力产业扶贫;支持奶牛养殖合作社(场、家庭牧场)发展。进一步优化我省奶牛养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和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升奶业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奶牛个体生产水平较高、产品质量安全、产业竞争力较强、促农增收作用突出的现代奶业发展格局。
编辑:唐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