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突出技术集成 强化示范引领 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今年,民乐县被列为全省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县,为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发挥效益,我们按照“抓示范建基地、强技术提效益、重培训强素质”的思路,加快推进专用薯基地生产、现代绿色农业综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技推广技能培训,马铃薯产业逐步实现品种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种植机械化、技术集成化、服务社会化。全县马铃薯面积多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80万吨左右,总产值近10亿元,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一、建设高标农田强基础,生产基地宜机化。深入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以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为重点,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行“小块并大块、一户一块田、一企一基地”经营模式,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5.6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10.3万亩,有效破解了小机器难使用、小地块难施展、小规模难见效的局面,为大中型农机运用创造了条件,农业逐步向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了以土地整理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马铃薯产业从传统、粗放、低效型向现代集约、精细、高效型转变。2021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2万亩,其中加工型专用薯10万亩,建成万亩示范点3个,千亩示范点35个,500亩连片示范点49个,预计总产量达90万吨。
二、注重科技引领建基地,种植技术集成化。因地制宜实施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种植工程,建成核心攻关基地200亩、智能控制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1000亩、水肥一体化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基地1.7万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核心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和展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控水降耗”,优先选择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的耕地配套建设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区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变革为“精准滴灌”,实现了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项目区亩均节药2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亩均增产700公斤以上,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实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同时,在起垄、施肥、播种、覆膜、覆土等生产环节,集成应运北斗定位、自动化控制、惯性导航、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绿色农业综合生产技术,重点推广“五统一”集成标准化栽培技术,实现了马铃薯智能种植、绿色防控、精准施肥。
三、强化装备支撑提效益,生产全程机械化。围绕“强装备、提水平、增效益、促增收”整体思路,引导玉金丰公社、兄弟农机、世品农机等160家农机合作社通过“托管式服务、订单式服务、承包式服务”等方式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农业企业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推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互联网+农机服务”等新模式,推广使用马铃薯切种、包衣、播种、中耕(施肥施药培土)、杀秧、收获、残膜回收等先进适用的智能、绿色全程新型农机具,实现马铃薯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要素机械化服务,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四、强化岗位技能重培训,农技队伍专业化。坚持“实用性、操作性、本土化、通俗性”的要求,采取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全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以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为主的农业技术培训3场次,真正将新型经营主体转变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田专家、土秀才。强化基层农技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择优选择示范带动明显的水肥一体化等示范基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技推广骨干100余人开展了“实践+”专项拓展实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服务队伍技术指导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积极推广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使用比例超过85%。同时,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安排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农技“主力军”常态驻村蹲点,现场为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跟踪服务,为全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编辑: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