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系统抓点示范带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
定西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系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奋力追赶发展,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实现碳达峰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重点工作,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抢抓示范点建设,对全市的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引领作用。
一是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点。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在漳县建设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项目1处,新建300立方米隧道式沼气池1处,推广1.5立方米高低速粪污抽吸车6辆,对周边农村户用厕所开展粪污抽吸、运输及无害化处理。目前累计处理农村厕所粪污1500立方米,合作社养殖场粪污3000立方米,共生产沼肥4500立方米,服务周边150亩大田和60亩日光温室。通过示范,沼肥施用对土壤改良效果显著。
二是建设农村清洁能源示范村。在渭源县和陇西县建设农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村4处,推广高效节能炉155台、太阳能热水器75台、太阳能路灯17盏、太阳能庭院灯100盏、电暖炕50铺。按照节能减排方法计算,年减排二氧化碳约为599吨。
三是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在临洮县建设以燃料化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扶持3家企业新建、扩建生物质燃料加工生产线3条,加工生物质成型燃料。目前累计加工生物质燃料5000吨;采用“生物质燃料+专用锅炉”分布式取暖模式,创建生物质清洁能源供暖示范点,配套生物质炊事烤火炉3000台;建立8个秸秆收贮运网点,累计收贮运秸秆8000吨;建设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示范点,示范面积300亩,处理利用秸秆600吨。
四是探索农膜回收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挂钩机制试点。在通渭县申报全国首批农膜回收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挂钩机制试点,在鸡川镇和三铺乡通过采取农户与村委会签订农膜回收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挂钩承诺书,在2021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时,对及时捡拾回收地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的农户,经村级初核、乡镇复核、县级抽核后,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对不使用标准地膜、不捡拾回收地膜、造成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的农户,暂停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待农户完成捡拾回收并按程序复验确认后再予发放;对拒不捡拾的,屡次告知后不整改的,不予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进行处罚。
五是开展地膜覆盖替代减量增效示范推广。在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和岷县等5县区建立可降解地膜配套有机肥减量增效示范点8处,示范面积6734亩,种植作物以马铃薯、玉米、蔬菜、中药材和荞麦为主,减少地膜用量约54吨。
六是建设尾菜规模化低成本沤肥试验示范点。在临洮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储藏库区建设尾菜规模化低成本沤肥示范点,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出“挖掘沤肥池→尾菜入池→喷施菌剂→尾菜覆土→减量化沤肥(处理水分)→深翻→二次沤肥→晾晒→旋耕→筛床→尾菜生物肥”的尾菜低成本规模化沤肥处理利用模式,达到尾菜肥料化处理的效果。经检测基地周边的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开展有机肥肥效试验和土壤改良试验各1项,经检测,土壤改良效果显著。2021年累计集中处理尾菜10.8万吨,沤制尾菜生物肥2万吨,示范推广9000亩。
编辑: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