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聚力六项工作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2021年以来,金川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实施兴业带富工程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通过精准聚焦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延展产业链、构建营销体系、强化政策保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六方面重点工作,大力发展以供港蔬菜、畜牧养殖、优质饲草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为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持续有力的保障,从根本上提高了群众收入,切实提升帮扶成效和脱贫成色。
抓项目 强龙头 推动产业高质高效
在蔬菜产业方面,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培育引进金从玉、金品玉等蔬菜产业龙头,全区建成高品质特色蔬菜基地9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4万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面积达到3.36万亩,蔬菜总产量达38万吨,产值达7.6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供粤港澳“大湾区”甘肃高原蔬菜主产区。在畜牧产业方面,积极打造以奶业为主导,肉牛肉羊为补充的一体化集群发展格局,着力引进瑞嘉牧业、农垦天牧、中天羊业等现代化规模养殖项目,建成万头奶牛标杆牧场1个,全区规模化养殖场(区)累计达42个,龙头企业达12家,畜禽饲养总量达90.82万头(匹、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1.15万吨,产值达7.84亿元。其中,奶牛饲养总量达到2.98万头,生鲜乳产量达到9.98万吨,产值达到4.59亿元,金川区被确定为全省奶牛产业优势产区,在全省86个县(市、区)位列第三。在饲草产业方面,着力推进粮改饲项目实施,持续加强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建设,全区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牧草总产量达到18万吨,产值达1.43亿元。
建园区 聚要素 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的目标导向,编制完成《金川区菜草畜高品质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金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规划(2021—2025)》,着力推动菜草畜高品质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双湾镇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金昌江楠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金川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创建等园区建设,引导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向园区聚集,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双湾镇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工作已完成年度目标,金昌江楠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金川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创建等园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强链条 补短板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广州从玉、广东耕读、甘肃亚盛、甘肃银辰等实力强、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上联销售市场,下联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健全完善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小农户多种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84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区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63家。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条延伸、区域内相互联合抱团方式,培育丰裕源、佳源丰、乐润等高标准联合社3家,在陈家沟、山湾、古城等8个村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努力推广以点带面、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的发展模式,尽可能让农户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政府引导 企业参与 构建品牌营销体系
持续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全区累计培育“三品一标”29个,认证面积达到14.7万亩。着力强化“金昌高原夏菜”“金川红辣椒”等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金昌金从玉公司被授权为“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40万元,采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独立建设和经营主体联建,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建节能型机械冷库22座,全区库容累计达到40.44万立方米,农产品储藏能力提升至3.84万吨。
强政策 御风险 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
以“增品、扩面、提标”为目标,健全完善中央补贴品种保大宗,省级补贴品种保特色,市区补贴品种做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持续落实“一户一单、一户一保、一户一赔”农业保险政策,全年完成种养产业保单1099户(次),实现签单保费739.94万元,支付赔款623.28万元,直接受益农户达564户次。
强基础 固根本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抓手,结合项目区土地资源、生产基础、生态环境、地貌地形、水系、村庄等内外部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排灌、交通、林网等工程,通过土地平整、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平整、土壤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综合配套治理水、田、林、路、电等基础设施,打造现代农业生产高效平台。同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确定工程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属和管护主体,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管护机构,制订管护措施,做到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受益一片,2021年实施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2.18万亩。
编辑: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