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秸秆还田提肥力 “藏粮于地”保丰收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耕地土壤状况直接影响粮食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虽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但是也导致土壤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改善土壤污染,提高耕地地力,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近期,静宁县农技中心主任杨富位带领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深入该县田间地块,结合《静宁县2022年秸秆还田地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示范带动界石铺镇四福村,司桥乡席湾村、上马村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农田地力快速提升1500亩,其中界石铺粮饲兼用玉米示范500亩,司桥席湾马铃薯示范500亩、上马玉米示范500亩。计划采购尿素7500公斤,秸秆750吨,秸秆腐熟剂3000公斤,农家肥3750吨。每亩用农家肥2500公斤, 秸秆500公斤,尿素5公斤,秸秆腐熟剂2公斤,人工或机械撒施在已覆盖了粉碎的玉米秸秆的地表,随后进行机械深翻压茬,及时旋耕覆膜,农户自筹的复合肥等肥料可在旋耕的同时施入。
作物秸秆含有较丰富的氮、磷、钾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养分齐全,是重要的有机肥料资源。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体结构,改良土壤耕性、提高耕地质量的作用。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耕地质量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促进有机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化肥用量,提升地力、增加粮食产量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静宁县农技中心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提升土壤肥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机农技融合,探索地力提升的新途径,缓解面源污染困境,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该县农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各乡镇积极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倡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割”的合作化建点模式,确保项目物资应用尽用。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