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黄门镇“三篇文章”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黄门镇围绕全县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建设“产业大县、康养福地、人文胜地、生态花园、幸福家园”的目标,在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一幅生机勃发、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壮丽画卷正在黄门大地上徐徐展开。
产业驱动 打造兴业富民富裕乡村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根本之策,发挥资源、地域、交通、区位“四大优势”,做强草畜产业,做精种植产业,做好新能源产业,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五大作物”齐头并进,推动种植产业提档升级。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包抓产业、科级干部包抓片带、村组干部包抓湾场”的一套责任体系,紧盯修路、熟地、增肥、守时 “四大”种植要素,抓细耕、育、种、管“四个”环节,落实“双承诺、日调度、周通报、绩效考评”“四项”机制,严保五类作物种植效率,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一是超前谋划抓好干鲜果园管理。提前组织劳力、调用机械,全面完成硖口、小河、长谷3村700亩核桃园优化升级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二是扩量提质抓好特色中药材种植。持续抓好368亩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打造冶坊川半夏种植片带,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镇稳定发展的千万级产业。三是积极探索推广两个特色产业。一方面,对杨李村药用玫瑰分株移栽,扩大种植面积40亩;另一方面,在长谷、硖口等8村示范开展9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四是紧锣密鼓抓好万寿菊育苗及种植。打造2处43亩高标准育苗基地,搭建小拱棚1440个,育苗950.4万株,可满足全镇4320亩的万寿菊种植需求。同时,按照“一梁(樊家梁)一山(南山)一河(后川河)一川(冶坊川)”的区位,打造4320亩寿菊种植片带。目前已全面完成万寿菊预留地耕旋施肥,正在抢墒铺膜。五是抢抓时令抓好蚕豆等小杂粮种植。动用机械21台,输送底肥91.5吨,打造大屲山、大湾里2条千亩蚕豆种植片带,种植蚕豆6000亩,分散种植莜麦221亩、荞麦1283.1亩、箭豆213.7亩、燕麦1044亩,超额完成县上下达任务。
“四个一批”火力全开,推动草畜产业提标扩面。坚持“以养代草、以草促养、种养结合、草畜一体”的发展思路,以调整种养结构、示范引领、政策扶持为抓手,通过“四个一批”,加快构建现代草食畜牧业体系,推动畜牧业全链条发展。一是壮大一批草畜产业龙头企业。坚持“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政策扶持、饲草供给、联合发展,鼓励支持嘉泰牧业、太阳养殖场等畜牧养殖企业扩群增量,带动汇丰草业、德合丰农等饲草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培育一批标准化示范合作社。以党建联盟为契机,建立了畜牧养殖、特色种植2个合作社联合社,统筹解决单个合作社发展规模小、竞争力差的问题。对下成、黄湾、薛堡等村的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内部管理、财务运行等进行了专项督查,进一步提升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水平。三是建设一批上规模的种养基地。以村集体经济项目为契机,发挥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畜牧养殖、饲草种植产业集群,实现“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全镇以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为主体,上养猪4167头、牛2535头、羊2046只、鸡58580只,同步带动种植饲草玉米7500亩,紫花苜蓿3321亩。四是打造一批黄门特色的畜牧品牌。推进畜牧养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用好用活电商品台,加快黄门“跑步鸡”“土鸡蛋”“肉牛”“肉羊”等品牌建设。
“三个类别”竞相迸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落实四级包抓责任制,与13村签订了“一书一承诺两计划”,严格落实考评、奖惩机制,建立了畜牧养殖、特色种植2个党建联盟,成立了2个功能性产业党委,分类施策推进“低、中、高”“三类”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实现突破提升。一是全面发展低收入村。由“一把手”直接包抓后坡、樊家2个资源匮乏、增收渠道窄的“低收入”村,通过“项目带动+自主经营”,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增收,确保第三季度末收入均稳定达到3万元以上。二是巩固壮大中收入村。由分管领导主抓王店、元川、马什、小河、长谷、台子等6个有一定产业基础、链条不够完善的“中收入”村,在规范运营村集体经济项目、扩大种养殖规模的基础上,盘活集体积累,提升经营性收入比重,通过“项目带动+自主种养+其他收益”的方式,实现稳定增收。至目前,6个“中收入村”村均收入2.545万元,第三季度末收入均能稳定超过5万元。三是稳定提升高收入村。由班子成员和包村科级干部负责抓好下成、硖口、薛堡、杨李、黄湾等5个有项目支撑、产业基础坚实的“高收入”村,用好村集体经济项目,盘活光伏收益积累资金,发展种植养殖、农机具租赁、农产品加工等,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至目前,5个“高收入村”村均收入7.74万元,年底收入均能达到15万元。
绘就蓝图 打造宜居宜游秀美乡村
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按照“产业兴村、基础强村、生态靓村、文明美村”的发展思路,在规划设计、综合整治、完善设施、亮点打造等方面下足功夫,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围绕“空间优化布局美”,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总纲,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由主要领导带队赴广河县、张川县观摩学习2次,组织相关镇村干部赴秦州区籍口镇、关子镇观摩学习1次,召开乡村建设专题会议6次,座谈会9次。各村坚持因地制宜、贴合实际、凸显特色,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二是围绕“生态宜居环境美”,在综合整治上下功夫。以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深入开展“除旧拆违”、“变废为宝”、“改造提升”、“建章立制”四项活动,全镇共腾挪柴草场140处,拆除危房破院56座,清理生活垃圾87.6多吨,利用废旧砖瓦打造小节点、小花园25个,拆旧复垦建小菜园200多个,种植花带29公里,完善了门前“三包”等长效机制。三是围绕“功能完备生活美”,在完善设施上下功夫。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自然村覆盖、向农户延伸,申报马什、台子一事一议巷道硬化项目,巷道硬化14298平方米,修建水渠489.3立方米;完成小河村11500平方米巷道硬化,铺设污水管网2244米,开工建设下成村占地200平米的污水处理厂1个,全镇实施卫生改厕110户。四是围绕“乡土特色风貌美”,在精品亮点上下功夫。以争创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为契机,充分挖掘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在下成(省级示范村)、小河(精品村)先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连点成线、拓线扩面带动全镇乡村建设工作。下成村率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两园一地一区一点”方案,规划确定“光伏+万寿菊+绿色经济”生态旅游产业布局,下大力气整治空心院40个,腾挪麦场20个、柴草900余剁,并利用腾挪拆除的闲置土地打造小菜园180余处,发展庭院经济增加群众收入;采取农户出料、光伏投劳、项目带动的方式,持续整治1060米破旧围墙,新建围墙220米;同步开展二级路沿线290余亩坑洼土地的回填,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其他村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
培根铸魂 打造和谐有序文明乡村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凝聚群众共识是基础。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记等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微信群推送、广播宣传、“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接地气”的方式,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发展故事,营造人人关心乡村振兴、个个投入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示范带动是前提。坚持支部带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在防疫一线建立了16支党员防疫志愿服务,设立16个党员先锋岗,党员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强化“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体系,治理网格48个,确立党员中心户185个,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在政策宣传宣讲、矛盾纠纷调解、意见建议征集等方面的“连心桥”作用。
三是完善一约四会,发挥村民自治是关键。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的约束作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参与村级事务、抵制高价彩礼,疫情期间缓办红事25起,简办白事38起,14村(社区)评选表彰了10个方面99名先进典型,通过村事村议、村事村办、村事村管,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四是突出文化惠民,丰富活动载体是抓手。以春节、农历“上九”、“三八”妇女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了迎新春˙先进模范表彰大会、广场舞比赛、养生体验、手工艺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倡导志愿服务,强化综合治理是保障。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1所14站1基地1广场的作用,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移风易俗、关爱帮扶、丰富文化生活、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六大行动”,培育向上向善力量。全镇共开展法律宣讲7场,理论宣传6场,放红色电影16场次,技能培训3期243人,关爱帮扶志愿服务5次,疫情期间为困难群众代购代买369件。
来源:清水县乡村振兴局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