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兰州新区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2022年05月11日 甘肃三农在线 snzx

兰州新区于2012年8月获批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的使命。2017年以来,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高政治站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新变化、乡村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农民参与新区发展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新区“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示范引领,树立全省现代农业样板

2017年以来,新区以创建“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为目标,按照“园区化布局、全方面配套、链条式发展、体系化构建”的思路,对近30万亩耕地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建成15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5个设施农业产业园和4个“种养加、产供销、康养游”一体化全产业链生态种养循环养殖园,并相继出台了《兰州新区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印发了《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代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公园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规划。

(一)创新全产业链产业发展模式。按照“园区化布局、全方面配套、链条式发展、体系化构建”的思路,构建了“规模化饲草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粪肥无害化处理-开展有机肥加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全社会大循环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养殖业发展实现全园区化、规模化,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为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夯实基础。

(二)创新国企带动联结机制。按照“国有企业引领、龙头企业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模式,组建成立了新区农业投资集团和三个园区农业公司,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入股、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参与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方式”将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形成了以“国有企业+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盟,实现新区大多数农民转产业工人稳定增收,也使陇南等地质灾害移民家庭户均1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受益与国有企业发展双赢。完善农业设施权能,建立健全农业开展农业设施产权登记颁证工作,已颁发农业设施产权证8宗,企业通过抵押所有权证获得融资7.66亿元,有效解决了农业企业贷款无有效抵押物的难题。

(三)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通过土地银行模式将耕地全部集中流转到国有农业公司,将碎片化、撂荒耕地整理为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集中连片农田。镇政府与国有农业公司签订代建协议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国有农业公司在技术管理、人员力量、项目融资等方面的优势,组建“土储银行”,对新区农田及整理土地实现全流转、全集约。由新区国有企业统一流转,统一谋划项目,统一经营,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快速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彻底遏制耕地撂荒现象。

目前,实施现代农业项目56个,总投资336亿元,建成各类日光温室2200座,智能温室50万平方米,亚洲最大单体连栋智能玻璃温室、7层楼房式猪舍等一批先进农业设施投入使用,新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慧化、设施化”水平快速提升。新希望、天兆等养殖达产后将形成年出栏300万头生猪、50万只肉羊和万头奶牛的养殖规模,兰粮集团、益海嘉里、高金屠宰、大北农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投产后,粮油深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生猪屠宰能力达到100万头、饲料加工能力100万吨。饲草种植、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养殖、屠宰冷链、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循环农业有望三年内成为百亿产业,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与空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创基地一并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循环农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持续位列全省前列。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二、紧盯目标,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准确把握兰州新区“一带一路”钻石节点定位,以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为载体,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基础治理向精细治理挺进。

(一)高起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健全乡村规划建设体系,紧盯乡村建设创建三大类23项指标,完成10保留村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整合各部门力量,补齐硬化、绿化、美化、给排水等建设内容,全域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目前,示范村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推进。

(二)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推行农村户厕退街进院入屋工程。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切实提高农村改厕质量。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103户,保留村常住户厕所改造覆盖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探索农村治理事权向基层下沉,组建镇属国有公司3家,全面接管辖区农村卫生保洁、农村全域无垃圾、公益性设施管护及农村公路管护任务,农村“三堆五乱”问题得到了彻底治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2021年,组织各园区、各镇和村代表赴甘南、临夏学习乡村治理先进典型经验,开展兰州新区全域“大排查、大清洁、大治理、大比武”活动,通过“五清”“五洁”“五治理”“五比拼”,全面提升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精致化、精品化,让新区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

(三)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扎实推动“四抓两整治”落细落实,大力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全过程”管理,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基层挂职。充分利用村内乡贤、“五老”人员、宣讲团成员等宣讲力量,深入村社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对农村存在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监督,及时制止索要高价彩礼的行为,发放各类文明新风资料。54个行政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全覆盖,同时按照1:2的比例建立108人的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库,全省统一选考的19位村支部书记全部到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文明实践所5个,文明实践站42个,共建“积分超市”9个。

三、产业富民,农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十三五以来,新区将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脱贫有机融合,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惠农政策,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创业能力等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5.2万人次,实现有意愿脱贫劳动力培训全覆盖,探索形成“国有企业+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有了新希望,实现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着力培育发展“社区工厂”、“卫星工厂”,认定就业工厂15家,吸纳带动劳动力33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54人。开发共管共享、民政社保助理员、保安、环境整治协管员、“爱心理发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452个。依托新区农投集团、市政集团等国有企业或产业基地,精准建立劳动力需求数据库,鼓励企业通过订单、服务、劳务、租赁等方式拓展就业空间,多渠道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稳定增收累计带动新区及周边农民就业5万人以上。在实行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一体化的基础上,城乡低保标准再提高8%,农村一二类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808户1800人实现稳定兜底保障。2020年底,新区农村人口从2013年的14万人下降到3.8万人,2021年底,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增速11.3%,保持全省第一。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