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依托产业合理布局 强化田间学校建设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教学平台。多年来,玉门市农广校以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创新,通过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的运维监管,高效利用田间学校实践实训优势,全面开展各类中短期农民培训,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围绕产业发展,遴选农民田间学校
2017年以来,玉门市农广校以产业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为导向,围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和农业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融合发展,逐步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合理构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教学工作布局,增强实践课教学师资力量,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玉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对各乡镇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乡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进行现场考察了解,认真分析了每个基地建设条件和基础,经过综合评价,依据“四有五统一”建设标准,精准遴选农民田间学校。
二、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农民田间学校启动建设以来,玉门市将其作为一项创新培训方式和打破农民创业培训瓶颈的重要手段,精心谋划,扎实布局,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高标准建设农民田间学校。一是依托产业建校。围绕设施蔬菜“冬韭王”产业,在赤金镇冬韭王韭菜农民合作社建立田间学校;围绕戈壁农业在柳湖镇戈壁农业示范园区建立田间学校;围绕特色瓜果产业在恒旺农业示范园区建立田间学校;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在清泉乡万亩人参果种植基地的康源果蔬农民合作社建立田间学校;围绕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农产品流通,提升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在玉门市广源农产品购销农民合作社和玉门市花海供销社农产品购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立农民田间学校2所。二是统一建设标准。所有田间学校统一制定了学校标识牌匾,在显著位置挂牌。落实容纳50人以上、年开展培训5次以上的培训教室1个,建立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三是落实教学师资。按照“三员协同”的要求和每所田间学校有1名实践课指导教师的原则、遴选聘请了潘建强等11名长期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农机服务等工作,且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指导服务能力强的生产经营大户、合作社骨干社员,农技人员为乡土专家,建立“一线农业土专家库”。为每个田间学校聘用实训指导员1名,长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每期开班培训后,学员在教学班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训基地实践实习,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提高农民参训的积极性、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实现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为农民培训奠定了较好的硬件条件。
三、边建边强基础,农民田间学校有作为
5年来,玉门市已经挂牌成立农民田间学校6个,其中建成市级农民田间学校2个、县级农民田间学校4个。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民田间学校4个,依托农业园区成立农民田间学校2个。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有2个农民田间学校开展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1个开展农民学员动手实操实训;2个农民田间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参观学习,作为农业特色产业实训基地,年均接待省内外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班参观学习500人次以上。2019年、2020年玉门市恒旺农业示范园区农民田间学校、赤金镇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直接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任务230人。其中玉门市恒旺农业示范园区农民田间学校于2019年11月被评为“100个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
多年来,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监管,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充分吸收总结兄弟市县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的监管,提升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好农民田间学校贴近产业、贴近农民、贴近需求的优势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生产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中的影响力。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