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链”出致富路 “变”来好日子?对宁县探索苹果全产业链发展的一线观察

2019年12月12日 甘肃日报 蹇勇德 薛 砚

今年我省苹果全面丰产。位于董志塬腹地、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的宁县,截至目前已经成功销售20万吨苹果,占到生产总量的80%以上,果农每亩人均收益2700元左右,与去年苹果高价时基本持平。不仅如此,近三年,宁县借助苹果产业成功带动全县947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面对今年市场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为什么宁县苹果产业依旧能够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答案正是探索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宁县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化方式发展苹果全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331+”产业扶贫模式,提升了苹果产业的带动增收效益,呈现出果品增值、果农增收的良好态势。

“CT”扫描作分拣 现代化生产线求好果

丰收季节,走进平凉、天水、陇南等地任何一家果品企业,最常见的场景,便是村民们在流水线上熟练地分拣、包装苹果的景象。可记者近日在宁县头一回看到,苹果漂浮在水上就完成分拣的新技术!

这套水运分拣设备由宁县和盛镇的庆阳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引进,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刚告诉记者,这台设备最多可将苹果分为24个品级。

看着大大小小的苹果随着水流排队进入分拣线,记者不禁好奇,是什么“机关”可以把苹果品级分得这么详细呢?

赵晓刚告诉记者,水运分拣线上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给苹果拍“CT”扫描。原来,每一个苹果进入分拣设备后,都会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扫描拍摄。公司只需要在连接设备的电脑中存入不同苹果品级的照片及重量、直径等参数,经过对比,苹果就按照相应的品级进入到不同流水线上。

这比起人工分拣线有什么优势?

“最显著的是工作效率,”赵晓刚告诉记者,“水运分拣线1小时可分拣20吨苹果,这是40人一天的工作量!”

今年,公司苹果基地苹果产量大增,是去年的10倍,有近7000吨的苹果等待分拣,提高生产效率迫在眉睫。今年8月,水运分拣线正式投用,与人工分拣流水线同步工作。

先进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但苹果真的需要分为24个品级这么精细吗?

赵晓刚的回答是肯定的。近年来,消费者对水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致,为了满足不同市场、不同群体的需求,公司将苹果分为24个品级,终端市场就可以实现分类“点单”。

“举例来说,四川客户通常会要求苹果不要太大,选择横径70、75、80毫米的特级果;有的客商会选择横径90毫米的苹果。另外,苹果不管进入超市、批发市场还是果汁厂等,都有不同品级的需求。”赵晓刚说。

面对苹果产量增加、产能逐渐过剩的现状,宁县进一步完善苹果贮藏及冷链物流建设,以防止集中上市果贱伤农,实现反季节销售价高惠农。2018年,宁县积极支持包括海升集团、庆新果业等当地果业企业各建立2万吨贮藏量的果品气调库,使苹果在超低氧状态下处于深度休眠状态,长期保持苹果的新鲜度。

今年,按照全省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建设要求,宁县在10个乡镇的12个贫困村分别建立100吨至500吨不等的果蔬保鲜库。目前,全县建成28家贮藏企业(库),生鲜果品贮藏能力在20万吨以上。宁县还打造集批发交易、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宁县苹果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辐射带动陕甘两省的大型果品展示交易一站式平台,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新业态新产业 精深加工“吃干榨净”

今年“双十一”期间,庆阳庆新果业公司每天有近5000公斤的苹果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探路“互联网+”时代,庆新果业公司在宁县是先行者。2014年,庆新果业公司率先创办了电商服务中心。2017年,公司实现了线上销售苹果1.2万吨。2018年,公司与上海、湖南等9家省级卫视开展电视购物合作,开辟了最新的苹果销售渠道,每天订单量在100单左右。

“通过发展电商,我们不仅吸纳了贫困群众进入车间从事加工包装,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吸引了更多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在宁县开网店创业,投身到苹果电商产业。”庆新果业公司总经理李守业告诉记者。

据宁县果业局局长范红年介绍,今年宁县苹果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是依靠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目前,宁县已建成省外直销店7家、电商企业和网店200多个,发展微商1800多户,与阿里巴巴、京东等50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果品销往国内外20多个城市。

宁县鲜果卖得好,果汁、果粉也阔步迈进了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市场。通过延伸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宁县开始布局新的市场,开启了苹果新产业。

“每年我们公司生产浓缩苹果清汁2万吨以上,出口创汇可达1000万美元。今年已收购本地苹果5.5万吨,给果农支付果款3977万元。”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经营总监郝鹏飞告诉记者,“国际市场对浓缩果汁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将进一步扩充生产能力及开拓产品种类,提高销量,带动更多果农受益。”

宁县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植物提取工艺将苹果制成果粉,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及化妆品行业,“加工原材料不仅有鲜果,也有果皮和果叶,最大限度把每个苹果‘吃干榨净’。价值1.5万元的鲜果加工成1吨果粉,苹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售价可达7万元。”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林介绍。

目前,宁县已经建成庆新、通达、恒瑞康等126个苹果贮藏、加工、销售企业及合作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年生产浓缩果汁、苹果精粉5万吨以上。

你盈利我分红 果农利益紧密联结

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不仅实现了苹果产业效益最大化,而且将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结在了产业链条上。

去年刚刚脱贫的宁县焦村镇街上村村民马会芳和丈夫王庆民,就是在这条苹果产业链条上尝到甜头的人。

宁县2014年引进陕西海升集团后,开始在焦村镇等4个乡镇建成矮化密植苹果基地。2016年,马会芳在苹果基地打工10个月,拿到1万元的劳务收入。那一年,家里的3亩苹果树还没有挂果,这1万元成为一家六口人的主要收入。在精准扶贫贷款的支持下,他们一家又承包了5亩地,栽上了果树。可这样一来,家里的日子更吃紧了。

就是在那个时候,马会芳第一次听说了“331+”扶贫模式。

“‘331+’是个啥我说不清,但村干部说我们把资金入股到海升集团,就有分红。”马会芳告诉记者,政府给她家按照人均5000元的标准,发放了3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村干部的建议下,他们将1.8万元入股到了海升集团,剩下的钱用于果园管理和技能培训。

“今年我们有了3120元的分红,也没想到分红比例这么高。”马会芳高兴地说。

“331+”扶贫模式,是宁县围绕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出的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产业联合体,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治理管理体系,通过“+党建”“+村集体经济”“+文明乡风”“+新型农民”等创新发展路径,将资源汇聚到1.66万亩的海升苹果“331+”产业扶贫基地上,实现了“产业连体”“股权连心”,形成了“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良好机制,为农民“变”来了好日子。

今年4月,焦村镇举办了苹果产业“331+”扶贫模式分红大会,按照16.8%比例,共分红3392.3万元。贫困户每户最高分红8400元,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6.72万元,最高的村分红达到11.76万元,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村集体发展壮大。

成熟的苹果产业链条不仅带给马会芳收入的“第一桶金”,而且为她的精神点亮了“第一盏灯”。马会芳在海升苹果基地打工,全方位地掌握了苹果种植的关键技术。“嫁接、剪枝、防虫、浇水……都跟着基地的专家学习了,家里的果园现在都是我管理。”在基地见了“世面”的马会芳现在也悟出个道理,“苹果的好坏关键要靠技术,否则产出的果子品质差、价格低。”

近年来,宁县发展以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三高五化”为主要特点的“海升苹果”,目前共建立9万亩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苹果45万亩,年人均增收2727元。

苹果产业发展既要立足品质,也需要紧跟市场。宁县把苹果产业作为首位扶贫产业,打通加工、流通、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果农参与到全产业链中,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香美”。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