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水肥一体化工作培训座谈会在天水召开
10月26日,全省水肥一体化项目培训座谈会在天水召开,目的是总结交流2017年农业部专项及农业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的实施情况,研讨水肥一体化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安排部署2019年全省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工作,并就新形势下充分认识水肥工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意见。
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天水市农业局副局长史延春、秦州区副区长张维有、天水市土肥站站长蔡延廷、秦州区农业局局长李逢春出席会议。培训座谈会由省耕管总站书记刘健主持。
会议总结了近几年全省水肥一体化工作的成效。一是应用规模逐年扩大。2004年以来,我省实施了农业部、省上农田高效节水项目,先后在敦煌市、金塔县、民勤县、瓜州、玉门、甘州、凉州、景泰、靖远、金川等地启动了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初步建立了适合我省实际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体系,促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省适宜区域的应用,特别是全省日光温室大多应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甘肃农垦、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应用。截至2017年共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350万亩,项目累计示范推广各类水肥一体化技术27万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150万亩以上,达到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的目标,且省力、省工、省地,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二是应用模式多样化。确定了区域发展重点及技术模式:河西及沿黄灌溉农业区,推进以棉花、加工型番茄、马铃薯、制种玉米、瓜类、蔬菜、枸杞等优势产业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集成体系;陇东、陇中旱作农业区。推进以马铃薯、瓜类、蔬菜、果树等特色作物移动式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东南山地旱作农业区。推进以椒园、茶园、果园等山地小水集流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深化了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探索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机制建设,并提出“水肥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深化水溶性肥料加肥站建设和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等三大水肥一体化应用新机制,目的是解决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续服务特别是水溶性肥料最后“零公里”服务的问题,在凉州区、甘州区、玉门、山丹等地实际应用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崔增团指出,下一步工作要继续加强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河西灌溉农业区每县(市、区)每年新建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示范区1个,陇东、陇南各地每县(区)建立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示范区1个,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总体实施效益。加强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一是河西灌溉农业区要开展不同膜下滴灌灌溉方式、灌水量、用肥量、肥料养分配比、水溶肥料等试验示范研究,摸索应用技术参数,形成本区域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二是陇东、陇南等旱作农业区要加强移动式补灌、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主要作物生育的关键期实施补充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中灌水量、施肥量、水溶肥料等关键技术应用参数研究,形成本区域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一是水肥一体技术的关键是建立适合区域实际农田灌溉制度和施肥技术体系,应根据各地试验示范结果,建立适宜本区域实际的灌溉与施肥相配套的技术应用体系;二是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与现行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田间管理等常规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提升实施效益;三是加强膜下滴灌与相配套机械设备的应用研究,改进完善现有机具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问题;四是针对井灌、河灌、窖(池)灌溉、设施温室等不同应用环境,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应用技术标准,解决膜下滴灌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水溶性肥料应用不好、技术服务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加强技术的示范培训及技术服务。一是通过技术讲座、印发资料、入户指导、现场观摩、田间学校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宣传,逐级培养市、县(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骨干,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人才基础;二是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水肥一体化相关灌溉、施肥制度、水溶性肥料等方面的应用服务,提高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应用技术水平。每年都要培训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户,使项目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比较正规的技术培训,年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000名,农民技术员1500名,农民2万人。
上午会议代表现场培训学习秦州区、麦积区水肥一体化及软体集雨水窖技术。
培训座谈会上,敦煌市、瓜州县、玉门市、高台县、临泽县、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金川区、凉州区、永靖县、条山农场、黄羊河农场、敦煌农场、永昌县、榆中县、麦积区、秦州区汇报水肥一体化项目工作情况。
摄影:张志成 编辑:唐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