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培育脱贫产业见闻
岷县,地处木寨岭以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特有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不同于周边县区的山川地貌、种养殖业和民俗民间文化。
作为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岷县进一步深刻认识县情,放眼国内国际大市场大环境,结合当地乡土特色资源,抢抓“互联网+”机遇,探索出了“电商+”“非遗+”“旅游+”等扶贫新模式,昔日“深藏闺中无人识”的“乡土”真正成为了脱贫致富产业资源。
立足“土资源”,做大“洋生意”。随着脱贫致富产业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开始绽放笑颜。
老手艺土办法 变身致富新法宝
岷县清水镇有个清水村,清水村有一项传承了600年的老手艺——手工翻砂铜器铸造,这种“土法铸造”的铜器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周边农民和牧民的喜爱。
可也正是工艺老、办法土,这项现在已经是省级非遗的铜器加工产业前几年险些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
“那时候,不少手工艺品逐渐被工业品代替,加上挣钱路子也宽了,相比这种又脏又累的手艺活,村里的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挣钱。”干这一行几乎一辈子的村民何道海一边在翻砂模具上雕刻图案,一边对记者说,“现在好了,人们慢慢又重新认识了纯手工的价值,我们的铜器产量和销量这几年非常好,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加入我们的行列。”
何道海很满意目前的这种变化,村里的年轻人也很高兴能学习传承这一传统手艺,因为,这个过去看不上眼的“乡土”产品如今已是“高大上”的文化消费品。
清水铜器铸造工艺因为模具的一次性,每一件铸品都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古老冶炼铸造技艺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纯手工铸造技艺的“活化石”,纯手工、唯一性赋予了清水铜器极大的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随着国内对铜手工艺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从事铜器铸造的农户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如今,村里铸造的传统大锅、火盆、香炉及藏传佛教法器等,已不仅仅是销往国内传统藏区,而且这些铜器早已搭上网购和自驾游的“便车”行销国内外。
清水铜器从日常用品华丽转身为文化收藏品,也加速了铜器铸造产业的壮大。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这项产业开始走上致富之路。
近几年,清水镇将铜器铸造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成立铸造业协会,通过“企业+协会+贫困户”的模式对33户贫困户进行帮带培训,让更多贫困户掌握这门致富增收技能。目前,全村9个社515户2405人,有240多户从事铜铝铸造翻砂产业,户均收入20万元左右,年产值1.4亿元。
2017年,村民刘正军还牵头在村里建成岷州博物馆,铜铸产品作为主要展品对外展示销售。博物馆同时还牵头组建了30户“铜铸之家”,进一步加强这一传统老手艺的传承。
老手艺变身致富新法宝,可以预见,昔日“铜匠村”必将在产业发展引领下再度“铸造”新生活。
中药材遇上互联网 山货催生电商大军
“每天发货两次,3至5天,岷县道地当归、黄芪、党参就可以送到国内任何一个餐桌。”李爱军,岷县90后小伙,别看年轻,已经是甘肃聚合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多年的老总。
2009年从小小淘宝店起步,如今已经拥有5家天猫直营店的李爱军,电商业务其实仅仅就是把家乡的中药材打包销售到全国各地,业务虽说单纯,可业务量可一点都不小。2018年,他的公司发货20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岷县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千年药乡”的美誉,特别是道地药材当归,更是被奉为“妇科圣宝”。依托特色优质中药材资源,
近年来岷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山区农民也开始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好处。
把特色道地药材销售出去,李爱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18年,岷县已经成功培育天猫店电商7家、淘宝店411家、微店628个,带动2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线上销售业务。全县电商销售总额达2.35亿元,县域网上指数位居全省第二位。
不仅如此,岷县还抢抓“互联网+”机遇,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逐步探索出了“网店+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新模式。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过去那些遥不可及的城市,销量的持续翻番为山区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收入。
“互联网+”就像一把钥匙,传统中药材产业的潜力被彻底激发出来。各家电商公司通过与合作社签订种植、购销协议,使山区种植户、城区闲散劳动力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活跃起来。
2018年,“互联网+”带动岷县42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了收入,人均年增收700元以上,这对贫困户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27岁的何玮丽是十里镇齐家村村民,早年间她一直在外地打工。2014年镇上有了第一家电商公司后,何玮丽不仅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的愿望,也让她对脱贫有了信心。
“一个月正常收入2000多元,工作比较自由,家里的老人孩子也能照顾上,确实挺好的。”何玮丽对当前的工作很满意。何玮丽的同事赵雪莲家在洮河对岸的清水镇清水村,她每天骑20分钟电动车到工厂来上班,这样的工作让她们感觉更舒服更惬意。
她们的工作就是在电商公司的分拣包装车间将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归类分拣,然后按照网络订单称重包装,大山深处贫困户的中药材经过三五天后将分发至全国各地。
大山里的“土货”搭上“电商快车”,“藏在闺中无人识”的岷县特色农产品正在转化为巨大的财富资源,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好生态遇上美丽乡村 “乡愁”助推脱贫致富
盛夏时节,走进岷县麻子川乡吴纳村,你一定不会相信这个地处大拉梁下的村子曾是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灾区之一。
村文化广场周围的民居院落依山傍水,白墙青瓦、雕花脊兽的一栋栋农舍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好一派诗意浪漫的田园景象。
昔日的吴纳村可不是这副模样。
“群众走的烂泥路,住的土坯房,穿的脏衣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村。”提起曾经的吴纳村,村支书王海龙感慨万千:“那时候这里的穷困外面人无法想象,村里全是茅草屋,只要下雨肯定会漏,被褥都是潮湿的。”
六年过去,依托灾后重建,吴纳村村民房屋修葺一新,一个色彩清新、干净利落的全新吴纳村显现。
2016年,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吴纳村被省上授予“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2017年吴纳村又入选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两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不仅给吴纳村带来了荣誉,更带来了响当当的“金子”。田园画卷、诗意浪漫的吴纳村开始成为周边市县游客体验“美丽乡愁”的最佳目的地。
31岁的陈楠,5年前出嫁到岷县,明明是宝鸡人的她如今更像吴纳村人。几年前,陈楠和朋友来吴纳村游玩,立即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吸引。
“这不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魅力乡愁吗?”回到岷县城里后,陈楠立即开始琢磨吴纳村的“美丽升级”。2018年,陈楠利用荒山荒坡重新改造升级的吴纳村饮马滩旅游项目正式开始运营。
村民们惊呼:这像极了旅游景点的村子不像吴纳村!而络绎不绝前来“打卡”的外地人则发出慨叹:青山绿水、山水田园,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游客来了,村民乐了!村支书王海龙看到了致富的另一条途径:发展牛羊、中蜂养殖,发动有能力的农户参与农家乐经营,通过农家乐带动道地当归、黄芪销售,带动纯天然的牛羊肉制品、蜂蜜销售。
思路改变出路。村支书王海龙如今也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海龙养殖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了他的合作社,通过分散或集中养殖的方式发展起了牛羊、中蜂养殖,仅这一项,村民户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
美丽乡村、浓浓乡愁。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逐渐升温的乡村旅游开始在脱贫路上建奇功,更让村民们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