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麦浪迎来收割好“丰”景——张掖市甘州区多举措助力夏粮丰收
夏收时节,陇原大地艳阳高照,黑河两岸的麦田此时已片片金黄,轰隆隆的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麦浪里,一幅夏粮丰收图正在甘州大地徐徐展开。
七月下旬,在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贺家城村四社,种粮户贺风看着一天天成熟的麦子和随时可能下雨的天气急得团团转。好在乡上的农机管理站协调了联合收割机,在雨天来临前完成收割。
两天后,联合收割机在一片片开阔的麦田里穿梭,一粒粒饱满的麦粒从卸粮筒倾泻而下,贺风看着装满车斗的麦子脸上写满了喜悦,自家的五十多亩麦田仅用多半天就收割完毕,省时省力还省钱。
针对夏粮收割期间天气变化、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甘州区提前统筹部署,将各村小麦的面积与收割时间进行登记,统一协调22台大型农机跨区作业。同时积极推动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建立完善农机合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专业农机服务,既减少了农民购置农机的资金压力,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六月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联系活了,这片60多亩的麦田一天就能收完。”多年经营联合收割机的贺正涛说。进入七月后,他们合作社的收割机就一直在各个乡镇奔忙,不少从青海、陕西过来的收割机也来甘州区助力夏收。
据了解,为实现技术层面减损增产,甘州区还印发3000余册《三夏(三秋)粮食机收指导手册》,手册里不仅公布了各乡镇小麦种植面积及联系人电话,还将收割机调整维护及保养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甘州区农机推广站高级工程师许吉明说:“全区3.84万亩小麦100%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妥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还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
“每周都要围着村里的地巡一遍,解决地里的问题,向群众宣传保护耕地的政策是我的职责。”三天两头往地里跑已成为甘州区上秦镇下秦村张健的习惯,除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还有一个身份:村里的田长。为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小麦种植面积,实现夏粮丰收,自今年年初,甘州区就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划分“责任田”,由区、乡(镇)、村三级书记担任“田长”,超额完成了小麦种植面积,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至7月29日,全区1.76万亩小麦已收割归仓。
丰收的背后,是一套政策组合拳在支撑。为了让农民放心种粮,甘州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户一次性补贴1379万元,于6月15日前全部发放到位。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有效应对了农资价格上涨。
据了解,从小麦春管至夏收,甘州区成6个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乡镇、基地开展技术指导,累计出动840余人次,技术服务面积20余万亩次,保障了麦田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除了农机服务、书记“责任田”、种粮补贴、科技下乡等系列“组合拳”,丰收的背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功不可没。田面平整、修建机耕路,为大型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农田配备滴灌设施让种田不再“靠天吃饭”。2019年到2022年,甘州区规划建设了高标准农田75万亩,“藏粮于技”,更是“藏粮于地”。
这两天,在甘州区绿松专业合作社里,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开始点种娃娃菜。平整的土地下滴灌薄膜已铺设完毕,黄土地上还露出不少细碎的小麦根茬。合作社办公室主任腾玉龙说:“今年村上一共种了1100亩小麦,7月中旬收割完后就抓紧开始选地铺膜,要赶在8月前把娃娃菜都种进去。”
实现“钱粮双丰收”就要算时间、算效益精耕细作。甘州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王立俊说:“小麦每亩年收入1400元左右,再多种一茬蔬菜或饲草,加上农户能获得各类补贴348.79元,一亩地的收入就在3000元左右。”
用地还需养地,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土地收益,甘州区结合本地农业生产习惯,推广“小麦+蔬菜+饲草”的轮作模式,不仅有效解决耕地闲置问题,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帮助粮食增产提质。下一步,甘州区还将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站在田埂上,腾玉龙指着身后的油绿的菜地说:“再过一个月,复种的这片菜地也能绿起来,赶在天冷前又能迎来下一轮丰收。”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