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创新基地管理理念 提升监管治理能力 不断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玉门市以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总体部署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有关精神,坚持主攻特色优势、强化自主研发、创新管理理念、培育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加强种业生产基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监管治理能力,实现制种产业体系和执法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种业强市建设进程。
强化种业监管执法,提升良种市场保障能力。玉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大力宣传普及《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酒泉市农作物种子基地管理办法》《酒泉市种子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组织实施《酒泉市农作物制种基地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属地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属地为主、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压实压紧乡镇、村、组管理职责,层层传导压力,对重点乡镇、关键物种、重要环节加强督促检查,筑牢基地准入第一道防线,维护良好的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持续推进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春季种子市场检查、制种基地专项检查、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转基因玉米制种检查等专项检查,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套牌、制售假劣、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种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22年,全市核查备案种子生产企业38家,比上年增加11家;落实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8.63万亩,比上年增加1.78万亩;认定制种基地村40个,比上年增加5个,全市制种产业年生产优质种子850万公斤,产值达到2.45亿元,制种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预计达到8.9%以上,农民在制种产业中获得的效益逐年稳步递增,制种产业在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凸显。
立足种业科技创新,提升种子质量控制水平。玉门市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扶持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水平,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技术人员承担展示示范重点任务,适时做好田间考察、品质鉴评以及经济性状跟踪评价,落实种子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等环节标准化综合防控技术,提高生产质量控制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制种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制种产业稳定发展,全市共建立玉米品种试验区3个,示范新品种36个;建立蔬菜、花卉品种示范区2个,展示各类蔬菜、花卉品种组合690个;建立新品种示范点12个,面积537.6亩,示范玉米新品种27个。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提升种子产业发展基础。玉门市全面推进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抢救性收集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河西走廊特色地方品种,2021年收集有价值的农民自留种35类89份,其中玉米、糜谷、高粱、大麦、青稞等粮食作物5类13份,蔬菜、油料、瓜类、豆类等经济作物25类74份,牧草类2份,本地老果树4类16棵。2022年收集有价值的农民自留种12类14份,其中小麦、红糜子粮食作物2类3份,蔬菜、油料、瓜类、豆类等经济作物9类10份,牧草类1份,对全市各乡镇及种业企业进行种质资源摸排登记、建档立卡,摸清了全市种质资源家底。大力培育行业品牌,立足玉米、瓜菜、花卉等优势品种,指导种子企业建立种子亲本资源库2个,保存瓜菜、花卉种子样品1万多份,引导企业参与开展自发性资源收集,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创新基地管理机制,提升种业基地建设水平。立足玉门市种业资源基础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召开种业企业座谈会,推进制种乡镇与制种企业共建基地,支持优质种子企业与优势制种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示范基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制种基地“五化”建设,以土地整理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促进产业发展,为打造制种基地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布局以昌马镇为主4000亩蔬菜制种示范基地、1000亩小麦制种示范基地,以玉门镇为主3000亩番茄制种示范基地,以农垦团场为主10000亩牧草制种示范基地。创新制种基地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引领和带动现代制种产业发展。如玉门丰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昌马镇依托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精选、统一销售的基地管理方式,构建了种子企业与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在昌马镇昌马村、水峡村、上游村集中流转土地,制种菠菜、青梗品种多达新20个,建成连片蔬菜制种示范点三个,发展蔬菜制种6000亩左右,亩均收入2500-3000元,与种植传统农作物相比收入倍增,成为了玉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特色和亮点。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