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区:“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技术”让马铃薯提质又增产
初秋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的千亩马铃薯连片成带,郁郁葱葱,田间地头一垄垄长势良好的马铃薯孕育着秋收的“薯光”。
去年,这里还是耕作条件差、土地收益低的撂荒地,而今,已然旱塬变良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鲁家沟镇位于安定区以北35公里处,古有定西“旱码头”之称,平均海拔1800米,是全区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少的典型干旱山区。
“十年九旱、水贵如油”,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深知水的珍贵,一直怀揣着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的夙愿。
安定区旱地面积占比达到95%,作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如何确保在旱情条件下马铃薯产量不减产?
“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就是安定逆境增产的科技密码,把洮河水引到浅山区土地,通过滴灌将配施后的水和肥,一同输送山坡田间,解决旱作山区‘靠天吃饭抗旱难’的困境。”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安磊表示,眼下甘肃多地在伏暑抗旱,安定更是遭遇了初夏旱和伏旱连旱,持续高温少雨影响了马铃薯、玉米等秋粮作物生长发育,但“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付诸应用,让这里的马铃薯产业实现了稳产、高产不减产。
安定区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在鲁家沟镇将台村半山坡建起了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创新将引洮二支渠水提升到280米高处的2000方蓄水池,通过管道自流形成“田间自来水”,应用“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智能决策+精准水肥管理+终端智能控制”智慧农业模式,实现精准滴灌,与常规技术种植马铃薯相比平均亩增产量达2735公斤,节肥30%、节水40%、省工50%,达到了“节水节肥又增产”的良好效果。
“通过手机App或电脑控制终端就能方便快捷地进行自动水肥一体化管理,节水节肥又省工,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地里的情况。”合作社负责人赵权武介绍,对水肥定时定量控制,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节本增效,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还能够提升作物品质,实现了马铃薯的自动化、集约化、高效化管理,达到提质增效、绿色生产的目的。
“该技术的推广,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首次在浅山区将引洮工程二支渠水源提升280米至高位水池进行自压滴灌;二是首次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张奎介绍,此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撂荒地不撂荒、高标准农田就要高质量的问题,破解了旱作区产量低下、水平不高问题,蹚出了一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据了解,“引水上山水肥一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推动安定区在现有13.2万亩山地的基础上,实现15万亩至20万亩灌溉面积扩增。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