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的“肃州模式”
——“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网络征文参赛作品
摘要:近五年以来,酒泉市肃州区通过执行中央财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通过不断不断补足短板弱项,不断完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形成了一种适合于肃州区实际情况,并可复制、可推广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的“肃州模式”。
关键词: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肃州模式
前言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酒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5个农村乡镇,21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6万,耕地面积72万亩。肃州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自上世纪 80 年代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最初用于粮食作物(玉米)种植,经过几十年生产实践,地膜栽培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扩大到除小麦以外的蔬菜、西甜瓜、甜叶菊、花卉等多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种植。地膜覆盖栽培已成为促进肃州区农业增产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显现出许多不可忽视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据统计,肃州区地膜覆盖面积多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地膜覆盖面积从2001年的1.657万公顷至2020年已增长至2022年的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7.08%,年地膜用量达到了3330吨以上。
地膜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或降解。肃州区应用地膜已有近30年的时间,由于2017年之前缺乏有力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导致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难度很大,致使土壤中残膜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据2018年对肃州区15个乡(镇)的制种玉米、瓜类、蔬菜等作物开展农田废旧地膜残留量监测,肃州区20个监测点耕地残膜量达 10.2-51.8kg/hm2,残留的废旧地膜主要集中在0-30cm耕层中。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废旧地膜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农作物的出苗、生长及产量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严重污染了肃州区农业生态环境。
2017年经农业农村部批准,肃州区被列为甘肃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在示范县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工作。肃州区通过政府补贴,全程监管,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方式,全面有效推进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逐步探索出了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的“肃州模式”。
1.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
自2017年以来,肃州区连续5年被确定为省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通过依托项目带动,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逐年稳步上升,近3年回收率连续保持在了80%以上,有效的遏制了田间白色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持续改善。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肃州区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回收体系建设,形成了具有肃州特色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具体可以总结为“五大流程、十一个步骤”。体系模式图见图1。
1.1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细则
肃州区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废旧地膜回收的有关政策,结合肃州区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后制定了《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方案》和《肃州区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开展广泛宣传动员。
1.2 公开透明确定回收主体
在制定好回收方案和回收细则后,肃州区通过在政府网公开发布项目参与企业筛选公告,回收加工企业自愿报名参与竞选,为了充分保障筛选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肃州区邀请农业系统专家评委,成立专家评审小组,对参与竞选的企业开展实地走访和量化打分的方式,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择优选取1-2家废旧地膜加工企业参与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在确定了项目参与企业后,依据包片回收原则,与项目参与企业签订包片回收协议,明确包片回收责任。项目参与企业在所包片的乡镇按照方便农户就近交运的原则,全覆盖建立标准化的废旧地膜回收兑换站点,并将回收站点信息报送至项目管理单位审核备案,回收兑换站点接受回收企业管理并接受项目主管单位的检查监督。
1.3多方参与开展“以旧换新”
肃州区通过不断宣传引导并大胆开拓创新,形成了农户分散捡拾、专业化捡拾队伍捡拾、村级组织捡拾、企业自主回收和捡拾机械捡拾的5大废旧地膜回收途径,有效的扩展了废旧地膜回收覆盖面。各捡拾主体将捡拾的废旧地膜交运至回收站点后,由项目主管单位统一组织协调回收站点集中向回收企业拉运。为了保证回收的质量和数量,项目主管单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逐车登记过磅登记交运数量,并经主管单位技术人员签字确认盖章、回收站点负责人签字确认、回收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的“三方签字确认体系”后,向回收站点出具《废旧地膜回收证明》,此证明作为回收站点兑付新地膜的凭据。
回收站点在开展废旧地膜回收的同时,认真记录每一个农户交运的具体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完整规范的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台账,台账信息需要每个农户签字按手印确认,保证了回收交运的数据真实准确。各回收站点在向项目主管单位提交报送回收台账,项目主管单位对回收台账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由项目主管单位技术人员根据回收数量向回收站点和回收企业兑付新地膜,各回收站点在领取新地膜后再依据回收台账向捡拾交运的农户进行兑付,形成自下而上交运流程和自上而下的兑付流程。
1.4 全程监管保障加工利用
在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全部结束后,项目主管单位对企业所回收的废旧地膜数量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出全区的年度废旧地膜回收率。回收企业向项目主管单位提出加工申请后,经项目主管单位批复同意后加工企业开始加工废旧地膜。加工企业通过分拣、清洗、破碎、造粒等加工流程将废旧地膜加工成成品颗粒或再次深加工为PE管材,在加工环节建立详细的加工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项目主管单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方式深入回收加工企业开展督查指导,协调企业解决加工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保障加工环节规范有序运行。在回收企业将回收的废旧地膜加工完毕后向项目主管单位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主管单位邀请上级抓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组成项目考核验收组,对回收企业开展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待验收通过后,项目主管单位根据回收企业的回收量、加工量向回收加工企业拨付“以奖代补”资金,向回收站点拨付回收环节“以奖代补”资金。
1.5整理项目资料备案备查
在回收和加工工作完成后,项目执行单位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归档并装订成册,备案备查,并对项目执行过程个流程环节开展自我评价,形成绩效自评报告,不断总结项目执行过程中做的好的方面和做的还不够到位的方面,不断完善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总结工作经验,以便于更好的开展下一年度项目工作。
肃州区所建立的这种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的“五大流程、十一个步骤”工作法,是一个科学的项目运行体系,从项目方案的制定到废旧地膜的回收加工销售、项目验收总结的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整个工作体系是一个完整闭合的项目运行制度。肃州区探索建立的这个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的“肃州模式”具有很高的执行效率,是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项目执行体系,获得了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的高度肯定。
2.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典型案例
2.1项目带动企业回收加工能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酒泉谊通塑料再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该公司占地2万平方米,现有钢结构生产车间4座,废旧塑料再生颗粒生产线1条、PE管材生产线4条,在包片回收区域建立废旧地膜回收站点14个,年均生产塑料再生颗粒1800吨以上,加工废旧地膜1500吨以上,PE管材1000吨以上,成为酒泉市生产规模最大、工艺设备先进、废旧农膜回收带动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
酒泉谊通塑料再生有限公司从四个方面入手,认真落实了回收加工责任。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引导农户使用厚度为0.01毫米的高标准地膜。二是与肃州区农业环保站签定包片回收协议,对7个乡(镇)的废旧地膜进行包片回收,落实“以奖代补”与包片回收责任相挂钩。三是按照1:7的比例开展地膜“以旧换新”,充分调动农户、合作社和农场捡拾交售废旧地膜的积极性。四是建立专业化回收组织,对道路沿线、村镇周边、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的废旧地膜进行集中捡拾回收,消除视觉污染。
通过多措并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司在包片乡镇废旧农膜回收站14个,并且在回收高峰期在各村设立临时收购点,形成了布局合理、方便农户捡拾交售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实现废旧农膜应收尽收,同时,废旧地膜专业化捡拾市场化运作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供了有益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2村级组织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促进废旧地膜回收。
泉湖镇四坝村地处肃州区城郊,耕面积5889亩,蔬菜种植面积占该村耕地面积50%以上,地膜用量大。泉湖镇四坝村积极响应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政策号召,村领导班子积极带领村组内群众利用农闲时间积极捡拾废旧地膜,既净化了农田土壤环境,又为村组内群众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该镇 “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坝村主要做法有三点。一是积极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政策宣传,鼓励和发动农户对弃置于田间地头、沟渠路旁的废旧地膜进行集中捡拾、集中回收、集中拉运和集中交售。二是村委会安排专人负责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划定集中交运场所,群众将捡拾来的废旧地膜拉运至集中堆放区域后,由专人负责过磅登记造册。待回收结束后,安排专门的拉运车辆集中交运至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并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回收花名册进行备案。三是将新地膜集中兑换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根据回收花名册给农户进行兑换,方便了群众交运和兑换的流程。
四坝村对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利用工作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连续3年均达到了82%以上。“以旧换新”工作的开展,直接为四坝村带来了超过8万元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户的环保意识,遏制了废旧地膜残留污染,减轻了农户生产资料投入成本,进一步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果和带动效应,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3.“肃州模式”的典型经验做法
3.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为推动工作开展,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制定了《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方案》、《肃州区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并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为促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推动工作全面落实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3.2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了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一是深入全区各乡(镇)通过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示范观摩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覆盖面广的特点,积极与主流媒体对接,对示范县建设进行宣传报道,并录制专题片在电视台连续播放,提高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公众参与度。三是与通信公司合作,以短信群发的方式宣传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政策,真正做到宣传不留死角。
3.3壮大加工龙头,完善回收网络体系。
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培育壮大废旧地膜加工龙头企业,确保解决废旧地膜的“出路”问题。划定废旧地膜包片回收区域,明确企业回收加工任务,督促指导回收加工企业采取企业运作、企业管理的方式,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狠抓废旧农膜收购网点建设,健全了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做到了“三有”:即片有加工厂,乡镇有固定收购站,村有临时回收点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解决了农民与回收网点“最后一公里”问题,延伸了回收服务触角,消灭了收购盲区。
3.4用好项目资金,发挥资金使用效果。
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方案》和相关规定使用资金,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挪用,实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补贴物资采购全部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并现场抽样送权威机构检验以确保质量合格,物资发放兑换严格按规定执行,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引导带动效应。
3.5靠实行政责任,提高回收利用率。
区政府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领导负责制,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重要事项,切实研究部署,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工作落实。明确要求对整治工作组织不力乡镇进行问责追责。经常性深入乡镇、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乡镇和企业落实措施任务,全力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在春季和秋季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关键时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动员群众和乡村组干部、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开展废旧农膜捡拾收交活动,全面清理残留于路旁、水渠、田园、家园附近的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不留死角,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的目标。
4.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虽然肃州区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程度不高,基础薄弱。
肃州区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础还不够扎实,废旧地膜捡拾机械的保有量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发展潜力较大。继续推进废旧地膜捡拾机械的推广应用需要从政府层面、资金层面、购置机具补贴等层面全面扶持,迅速扩大废旧地膜捡拾机械的存量很关键。目前市场上能购置到的废旧地膜捡拾机械虽然在蔬菜地、制种地等地块捡拾效果很理想,但普遍存在在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地中的捡拾效果还不够理想,还有进一步改进机械的迫切需求。玉米地块中捡拾机械作业柴草和残膜分离效果不佳,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废旧地膜加工再利用。通过这几年从区外引进的其他型号类型的废旧地膜捡拾机在肃州区试验示范的效果来看,大多数机型都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机械体积较大,需要用1254马力以上的中大型拖拉机才能够带动,造成了拖拉机连带回收机械的长度超过了10米,在地中转弯半径较大,而肃州区大多数地块面积较小,不适宜使用此类机械捡拾作业;二是有些引进的机械在当地可能试验示范捡拾效果较好,但在肃州区一些区域,一些作物茬口地块捡拾效果就不是很理想,要么是拾净率不达标,要么就是柴草和残膜分离效果不佳,导致了推广应用难度加大。肃州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玉米地块的残膜捡拾无论是人工捡拾还是机械捡拾难度都比较大,秸秆和残膜分离难度系数较大,直接影响了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率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市面上的各类机型都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和各科研机构及农业机械生产制造公司开展产、学、研攻关,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彻底打开玉米地田间残膜捡拾难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快推进肃州区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发展进程。
4.2废旧地膜人工加工分拣环节寻求机械替代难度大。
在废旧地膜加工环节,由于机械回收的废旧地膜中还残留着许多柴草、秸秆等杂质,不能直接进行破碎、清洗、加工和造粒,需要先进行人工分拣。通过人工分拣将残存在废旧地膜中的柴草、秸秆等分离出来之后在进行后续加工。但是人工分拣的弊病在于分拣速度较慢,分拣成本较高。经过对酒泉谊通塑料再生有限公司废旧地膜加工环节人工分拣的成本进行测算,每生产1吨成品颗粒在人工分拣环节的成本投入为1000元,分拣环节人工投入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虽然现在国内外对废旧地膜加工利用越来越重视,一些科研单位也在探索用机械设备分拣废旧地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是从目前可查阅到的资料来看,大多数技术和设备还不够成熟,导致机械设备分拣在短期内难以代替人工分拣。
肃州区废旧地膜加工利用体系流程图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