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培育新时代“田管家”
近年来,灵台县把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举措,按照“服务主导产业、突出重点环节、扩大覆盖范围、集中连片推进”原则,结合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生产及撂荒地复耕种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冬小麦示范点建设等,开展农机深耕深松整地作业、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机械收获等环节生产托管服务并给予补助。今年,签订托管作业服务合同40000多份,完成小麦和玉米耕、种、防、收单环节或多环节托管面积12.51万亩,折合综合托管面积3.51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17%,直接受益农户9012户,涉及人口28599人,兑付年度补助资金300万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大幅提升,为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基础。
优化服务模式 满足群众需求
灵台县始终坚持把服务广大小农户作为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对象,大力推进服务带动型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装备优势,根据不同农户劳动力情况、种植结构、经济状况等因素,由农户根据自身实际提供“菜单式”多环节托管和“点单式”单环节托管服务模式,满足了农户多元化需求,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施托管服务后,群众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牛、果、菜等产业和外出务工当中。经调查测算,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农户中,5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工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从根本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粮收益,解决了农业生产“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重大现实问题,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优化经营模式 增强内生动力
近年来灵台县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乡一社”建设、农机装备能力提升行动、农机抓点示范项目等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服务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县累计登记注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52个,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先行军”作用,主要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和“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资本、产业、土地、劳力等要素的对接和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产业化联合体。在农机惠农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带动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装备能力、作业服务能力、内部规范化管理程度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出现了新的“增长极”,自主式、探索式发展势头高涨。2022年有39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粮食烘干、精量播种、覆膜机、大马力拖拉机、谷物收获机等各类农业机械223台(件),享受中央和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0多万元。90%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具备耕种收全程作业能力,70%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开展了农业托管服务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年净收益达到2805.5万元,实现了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提档升级
近年来,灵台县坚持延链补链的发展思路,努力补齐生产环节短板弱项,在巩固落实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的基础上,持续引进了粮食烘干、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残膜捡拾、深耕深松、高效植保及苹果采摘、全株青贮、蔬菜插秧等粮食生产和主导产业发展关键薄弱环节机具,大力推广了低损收获、秸秆还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等农机化技术。2022年紧紧围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示范区建设和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推广,以提升小麦农机服务主体装备能力为重点,对小麦精量播种机及无人驾驶系统、高性能谷物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秸秆除尘打捆机、厩肥撤肥机、植保无人机等机具进行“累加”补贴,扶持农机服务主体7个,补贴小麦生产各类机具20台(件)。建成冬小麦千亩示范点6个、500亩示范点7个。同时加大“智慧农业”应用力度,坚持信息化作业监测和监管相结合,推广应用“北斗卫星”远程监测设备,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机耕机旋、机械播种、机械收获等单环节(多环节)作业情况远程监测,目前安装监测设备118台,年度监测作业面积16万多亩。
下一步,全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有关“三农”工作新要求,持续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示范带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国家战略,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引领小农户参与规模化生产,做好企业、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和合作社相互“排列组合”,继续在产销对接、金融对接、品牌销售、粮种培育、综合农机服务和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建设上凝聚合作共赢发展力量,实现产业升级、融合发展、利益共享,推动构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着力培育新时代“田管家”。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