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为土壤“把脉”促耕地“强体”保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为了落实第四季度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精神,近日,庆城县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赴全县15个乡镇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省级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动态监测工作。利用GPS定位系统定点采集全县山、川、塬不同地理类型和不同土壤类型耕地土样108个,完成施肥情况调查108份,所采土样全部进行了凉置风干和装袋标记处理,将统一送检测定。
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建设。庆城县始终不渝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关于“严格保护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在确保耕地数量只增不减的前提下,着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严要求,深谋划,细落实,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先后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现状调查与评价”“耕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调控技术研发应用”“化肥零增长行动”“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等重大科技项目和重要技术措施20多项(次),取得了实效,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方法,为今后持续有效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注重积累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累计采样测试耕地土壤5000多个,取得养分等理化数据6万多个,完善和更新了土壤养分数据库和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摸清了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偏低的现状;开展土肥田间试验研究30多项(次),为精准推荐最佳产量施肥量提供了了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和依据;并搜集整理完善了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资料,一并形成了今后工作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长期保存和利用。
开拓创新土肥水工作技术体系。根据以往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偏低且不平衡的实际开拓性开展工作,更新技术体系,对症提出了“加大有机肥料投入、增氮稳磷调钾、补微加麯活土”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策略,在兼顾节本增效、安全环保稳增产和耕地质量持续提升的前提下,协调土壤供肥和作物需肥之间的矛盾,避免养分“木桶短板效应”等系列实用技术措施;制定新的冬小麦、玉米、冬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配方施肥技术和指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优化,总结提炼一并形成了耕地可持续管护利用的技术体系,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有效开展土肥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钻研完善土肥水工作理论体系。通过多年的大量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编撰发行《甘肃庆城耕地土壤》和《庆城县耕地质量评价》2部专著,发表《庆城县冬小麦氮磷钾肥料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庆城县玉米生产现状与平衡施肥技术》等专业技术论文10多篇,调查完成《土壤侵腐与防治》、《庆城县中低产田现状及改良利用途径》、《庆城县玉米生产现状及施肥改土对策》专题报告3篇。一并形成了土肥水工作新的理论体系,为今后深入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智慧。
勇于直面群众配方施肥难题。紧扣全县农民群众配方施肥焦点难题,我们因地制宜调研提出小麦、玉米区域施肥大配方2个,推荐玉米施肥配方为30%(N18-P2O58-K2O4)+营养包(生物肥麯或者腐植酸4kg、锌锰肥1kg),小麦为25%(N14-P2O57-K2O4)+营养包(生物肥麯4kg、锌锰肥1kg);推荐中等肥力用量为40kg/亩+5kg营养包,依地力水平高低增减用量;并积极促进农企协作生产推广配方肥下地产量表现良好,正常年份小麦玉米平均亩增产粮食63.2公斤,增产率8.6%,深受群众认可,解决了配方施肥最后一公里难题。
切实壮大基层技术队伍和力量。依靠项目带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自身技术能力、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强“技术输血”与“技术造血”两手抓着力培养扎根农村有潜力、爱科技、懂科技、会推广的高素质实用技术应用型主力军和生力军,普遍提升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促进了耕地质量提升。目前,全县耕地质量等级在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标准中处于第四到第九等级,平均等级为7.49等,比2017年的7.79等靠前提高了0.3个等级,比2020年提升了0.05个等级,绿色可持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