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华池县紧紧围绕全省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总体部署和中药材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气候优势,县委、县政府准确定位、科学决策,谋划提出了特色优势产业“双百双十”总体发展战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支撑、主体带动、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中药材产业延链升级、提质增效、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规模效益快速提升。截止2021年底,全县完成黄芪、黄芩、板蓝根、柴胡、金银花、甘草等中药材种植12.13万亩,总产量达到2.8万吨、总产值5.5亿元。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村(1000亩以上)28个,专业户(10亩以上)956户,带动农户12600户,户均增收5080元,人均增收1200元。2022年,按照全县“63211”(6万亩黄芪,3万亩黄芩,2万亩板蓝根,1万亩柴胡,1万亩金银花及其他)种植结构布局,建成了乔川、元城、五蛟、怀安、柔远5个万亩种植示范片带,元城元城村、乔川王掌子村、城壕张川村、五蛟蒋塬村等30多个千亩仿野生种植基地,白马东掌,柔远杨岔、孙家川,五蛟九条沟门,元城高桥5个千亩绿色标准化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县15个乡镇完成中药材种植13.9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7.4%,涉及2家企业、5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万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预计总产量3万吨,总产值5.6亿元,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整体效益逐年增加。
二、产业体系健全完善。按照“五个一”包抓机制和“331+”发展模式,着眼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五集”效应,组建起了基本健全的县、乡、村产业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和省、市、县技术服务体系;按照“户入社、社入企,严密组织、完善机制”的产业体系建设框架,依托华池恒烽龙头企业,全面负责、全域覆盖,吸纳县内5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构建起了稳固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推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顺利发展。
三、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全县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坚定走仿野生种植的绿色高效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田间管理绿色化、技术措施标准化,确保中药材产品品质有保证、生产可持续;二是瞄准节本增效目标大力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在柔远镇、五蛟镇、城壕镇、乔川乡等7乡镇建成黄芪、黄芩、甘草等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1606.4亩(种子基地5529.9亩,种苗基地6076.5亩),有效解决了县内种子种苗短缺、生产成本居高的问题;三是以园区创建引领产业发展。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快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建设进度,目前已建成仓储库房5座、加工车间4座、晾晒场1处、储藏冷库1座,科研大楼正在进行室内装修。
四、品牌培育稳步推进。为了提高中药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增加中药材产品的经济附加值,重点打造了柔远孙家川恒烽产业园、五蛟刘家湾展示园2处加工基地,目前,建成中药材初加工、浓缩提取及酸枣仁加工等生产线7条,开发黄芪饮片、金银花茶、金银花酒等产品8个,注册“陇东恒烽”商标1个,完成中药材黄芪、黄芩、甘草、金银花有机认证4个,正处于转换期,预计今年年底可正式获证。同时,黄芩地理标志认证及上述4个品种GAP基地认证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华池道地中药材品牌培育正在稳步推进。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