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庆阳市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综述
庆阳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今年以来,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生产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措施,强化科技支撑,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生产任务。2022年,预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90.21万亩,占计划的100.03%,同比增长1.7%;粮食产量145.62万吨,占计划的106.68%,同比增长8.9%,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了双增长,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着力打造新时代“陇东粮仓”。
一、党政齐抓共管,高位谋划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粮食安全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制定了《2022年贯彻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重点工作清单》,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党政责任。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粮食生产首要位置,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市委农村工作会以现场会的方式对粮食生产进行安排部署、抓促落实,市政府印发了《2022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对稳定种植面积、落实耕地保护、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提出了有力举措。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紧盯秋播、春播、复种“三道防线”,细算耕地账、面积账,层层签订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分阶段制定粮食生产计划,分级建立粮食种植台账,将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明确到地块、具体到作物,确保一亩不少、种足种好。
二、加强耕地保护,夯实种粮根基。坚持把耕地保护作为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基础,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强种植结构管控,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保障粮田粮用。一是严格种植结构管控。印发了《关于切实落实种植结构管控防止耕地“非粮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巡查督导工作的通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种植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建立市级季巡查、县级月巡查和明察暗访工作机制,建立问题台账,盯住整改落实,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二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宜机化改造和耕地地力提升。2022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45.8万亩,截止目前已建成44.1万亩,占任务的96.4%。三是加强撂荒地排查整治。对照“三调”未利用耕地图斑,加强协作配合,全面开展撂荒地排查,建立整治台账。全市累计排查撂荒地55.03万亩,其中2022年摸排撂荒地12.3656万亩。对排查出的撂荒地,采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村集体托管、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耕代种等方式分类整治复耕,已全部完成整治,坚持应种尽种,已整治撂荒地种植粮食作物25.85万亩。四是有序腾退苗木占用耕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林草部门引导群众有序腾退苗木占用耕地14.74万亩,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跟进指导地力提升和种植品种选择,制定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苗木占用耕地腾退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庆阳市苗木腾退耕地地力提升暨种植技术指导意见》,指导群众种植粮食作物11.54万亩,为稳定粮食面积拓展空间。
三、集成旱作技术,科技兴农增产。一是集成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增温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综合技术效应,组装配套优良品种、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应用深松耕、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022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0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35万亩。二是加快新品种引进推广。加大高产稳产、抗性优良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力度,全年引进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157个,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点18个。按照“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的原则,根据农时季节制定品种布局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优良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8%。从严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制定了《全市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意见》,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三是加强粮食生产示范点建设。坚持把示范带动作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抓手,采取要素集聚、技术集成的方式,以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引种试验、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宽幅匀播、全膜双垄沟播、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实用技术试验示范为重点,建办科技含量高、发展规模大、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的粮食生产示范点32个,通过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集成应用,带动粮食生产全面提档升级。四是探索开展套种复种模式。积极探索破解传统种植制度的有效模式,加大稳粮扩油项目推广力度,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68万亩,建成千亩示范点12个、百亩示范点78个。推广复种马铃薯9210亩,分山川塬不同地域、冬小麦冬油菜不同茬口、早中晚熟不同品种,建办百亩以上示范点17个3261亩,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效益。
四、强化技术服务,提升田管水平。充分发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专业技术优势,整合技术力量,坚持精准指导,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制定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开展“两下两上”(领导干部下基层抓落实、技术人员下田地抓示范,机关科长上台讲政策、年轻干部上网讲科技)转作风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各类粮食生产技术培训班194期,培训农民2.4万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6.82万份。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组织市级农业专家录制视频讲座131期,撰写科普文章179篇,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加强田间管理。根据农时季节和土壤墒情,采取覆盖集雨保墒、抢时抢墒播种、遇旱浇灌点种等多种措施,指导群众适期播种,确保不因早播、迟播造成旺苗或弱苗现象。组织群众因时因势因作物落实深耕耙耱、肥水管理、病害防控、苗情管护等关键措施,促进苗齐苗壮、稳产高产。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控。制定了《“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以小麦条锈病、玉米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病虫害为重点,加大防控力度,完成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507.1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93万吨。坚持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组建不同类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441个,完成统防统治230万亩(次),覆盖率45.4%,开展物理、生物及生态调控等238万亩(次),覆盖率45.8%,实现了“虫口夺粮”。四是加强防灾减灾。制定完善了《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科学抗灾促春管夺夏粮丰收预案》,建立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推送机制,积极落实防范应对措施。针对年内出现的风雹、干旱、洪涝灾害,因灾因苗分类制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要点,组织农技人员现场指导群众开展农业生产自救。积极争取救灾资金1290万元,组织抢时补种改种4.26万亩。完成粮食保险173万亩,积极协调农业保险理赔341万元,最大限度减轻农业自然灾害损失。
五、加强工作保障,抓促任务落实。一是抓资金保障。全面落实各类种粮扶持政策,2022年共落实种植补贴资金5.5863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4723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512亿元、轮作试点资金215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870万元),受益农户51.27万户。市、县财政配套953万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二是抓农资保障。市、县成立农资保供工作专班,根据农时季节,加强农资保供调度,引导农资销售主体提早谋划,合理调配,备足重要农资,保障生产需要。扎实开展农资市场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79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3231家(次),有力维护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三是抓农机保障。紧盯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统筹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合理调配农机,提高装备水平,全市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598万亩、484.5万亩、356.3万亩,实现了粮食生产降本增效。6月27日,在宁县举办了全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暨新技术培训班,通过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大培训、大演示、大宣传,搭建农机化产学研推交流平台。四是抓组织保障。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召开了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季度重点工作调度会议、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安排部署任务,调度工作进展。建立了联县包抓工作机制,成立了4个包抓督导工作组,常态化开展粮食生产巡查督导,压茬抓促生产任务落实。
编辑:庞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