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山丹:“五个坚持”全力推进乡村建设

2022年11月24日 甘肃三农在线 陈红玉 宋玉凤

图片 1.png

近年来,山丹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持续整合有效资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把质量关口,形成“规模化建设、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组织化管理”的建设模式,基本实现了建设一片,收效一片,带动一方的目标。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64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5.13万亩),其它高标准农田5.16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占建设任务的40%,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高站位推进,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四制”管理,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个标准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和“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监管体系,构建“县上统一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社参与监督”的建设体系,成立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议和工作推进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高标准投入,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除中央和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外,采取财政挤一点,整合项目加一点,受益农户筹一点,经营主体投一点,政府债券补一点等方式。同时,努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有效解决资金不足问题。2022年整合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00万元、专项债券资金198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50万元,亩均投资1562元。

图片 2.png

坚持高水平示范,探索创新建设模式。围绕“深度节水、极限节水、末端节水”的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建成“一村一块田”、“一户一块田”、“大条田”渠灌、以管灌为主的灌溉4种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位奇镇四坝、高寨、位奇、十里堡推行“先流转再建设”的方式,变土地为“大块田”并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实现了工程和农艺节水技术的深度融合。陈户镇岸头、刘伏、沙河湾、王城村将土地整理成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条田,带动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大马营镇城南村将过去“零、散、乱”的农田打造成5-10亩以上的“大条田”。东乐镇西屯村、位奇镇永兴村采用管灌模式建设,灌水时间较大水漫灌缩短20%以上,灌水成本较大水漫灌降低25%以上,亩均节水59立方米以上,为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样板,多方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灌溉理念。

坚持高质量建设,农业经营模式明显转变。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分期建设”的原则,优先选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集中连片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高标准农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兼顾企业需求,制定科学方案,实现“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土地整合,提高机械化耕作效率,有效吸引了县内外种植经验丰富的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区土地流转费由原来亩均400-500元增加到600-800元,项目区农户通过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年均增收10000元以上。

坚持高效能发展,农田产出效益明显增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一体推进, 逐步淘汰高耗水套种模式和洋葱等作物品种,推广高效益、低耗水作物和抗旱品种,布局建设现代种业、优质蔬菜、马铃薯种薯、设施农业等重点产业,打造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5个,建成水肥药一体高效农田5.13万亩,大幅提升水肥药的综合利用率。2019年以来,新增耕地约0.66万亩,村集体通过新增耕地流转入股或自主经营等模式增加收益10万元以上。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