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秦安县废旧农膜再利用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2年12月02日 甘肃三农在线 邓慧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废弃农膜对生态经济环境和农业企业生产的危害,重点研究分析了秦安县废弃农膜回收加工现状。 提出废旧农膜回收的工作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废旧农膜;再利用;现状;对策建议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墒、除草、防虫及增产等效果,是发展现代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推广为解决群众温饱、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农业生产的一场“白色革命” [1]。农用塑料膜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化工产品,难以在自然环境中的经济条件变差。要是废旧地膜在作物收获后不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其危害严重。一是严重污染和恶化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二是阻碍农事操作和田间生产;三是影响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随着旱作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全省乃至全国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地膜污染日趋严重,地膜质量层次不齐,回收难度大、技术落后,农民群众环保观念低,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弱,政府管理机制和市场机制欠缺。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变废为宝,切实保护好传统农业和农村生态旅游经济生活环境,发展可持续不断提高中国农业,是废旧地膜再利用的重点,全面整治“白色污染”,已刻不容缓。

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对促进全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分析秦安县废旧农膜再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近年来社会工作进行实际和经验,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1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1.1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不断增加

自1980年以来,秦安县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薄膜,具有四个十年的历史,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发展,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应用,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加之设施大棚、养殖动物圈舍建设也大量施用塑料棚膜。2020年全县的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3.01万亩,地膜总用量达到735.3吨,棚膜覆盖面积达到1.51万亩,棚膜总用量达到1764吨。平均按照40%左右残留计算,每年残留总量达706t左右。

1.2群众环保观念淡薄,处理方式不当

在长期以增产为目的的旱作农业技术发展以来,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废旧农膜的危害认识能力不足,环保意识概念普遍比较薄弱,现有处理方式和方法比较简单粗糙。从实际情况来看,90%的废塑料是通过简单地拿起方式,掺和这大量的泥土和作物茎叶。其中,70%采用焚烧,掩埋等就地处理,又造成二次严重污染;废旧地膜的16%被直接堆压在沟渠,田埂、地头[2],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白色污染,而且影响农业机械耕作,遇到大风漫天飞扬。

1.3回收难度大、成本高,企业积极性不高

收集废旧农膜费工费时、回收价格低廉,回收点和加工企业数量极少,大部分群众不能及时将捡拾的废旧农膜交售给收购者或加工企业。同时,从事废旧农膜加工利润偏低,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目前,秦安县的废旧农膜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规模小、技术落后等问题,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将收购的废旧农膜加工成最初级的塑料颗粒或者不做任何加工直接出售给大型塑料制品企业,附加值低,利润微薄,向农户收购废旧农膜的动力不足,农户和企业不能有效对接,形成恶性循环。

2对策及建议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资源利用”的思路,坚持法规约束与政策引导并举,农膜使用和旧膜回收并重,模式引领与机制创新并进,突出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个环节,统筹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深入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主要目标,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为引领,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力争到2025年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不断提升全县农业生态资源环境水平,全力保障全县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1加强源头防控

中国在90 年代出台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1992)标准中作出了规定, 农用地膜厚度为0.008 mm以上[3]。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民为了节约成本使用的农膜厚度都小于0.008 mm,且耐候期小于12个月,这使得废旧农膜的捡拾难度大大增加。因此,要在农作物生产中,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 mm,抗老化性好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同时,要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净化农资销售市场,进一步规范农膜销售行为,严厉打击销售“三无”地膜;要从生产源头上严格控制。政府应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地膜标准,并强化生产和流通监管。

2.2建立健全分级回收网点

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落实严格的属地管理责任制,建立多方协同的农膜循环利用工作机制,健全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多方式回收利用机制,加快推进全县农膜“资源-加工-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系建立。通过压实责任,创新举措,建立“政府动员、农民参与、企业回收、财政奖补”的多级、多部门协作工作推进机制,并依靠相关激励政策调动社会积极性,提高残膜回收利用率[4]。建立健全 “村有回收点、镇有回收站、县有回收加工企业”的树状回收加工网络体系,形成回收加工企业、乡镇回收站、村级回收网点的三级回收利用网络,加快实现“收集有网点、加工有企业、收购有专人”的废旧农膜循环利用网络体系。同时,探索试行“谁污染、谁治理”机制,要求农膜销售部门和农膜消费者自行回收利用。

2.3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示范带动效应

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是一个艰巨的长期工作,因此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宣传手段,强化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意义,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按照“党政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负其责”的职责划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直播平台等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对环境的危害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切实提高全社会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共同落实、确保成效”的目的。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向农民展示推广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新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主动捡拾回收旧膜[5]。建立试点示范,探集废旧农膜治理的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召开废旧农膜治理现场推进会,以点带面,示范推广。不断提升全社会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各部门要将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国理念的自觉行动,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认识,为建立生态美、农民富的美丽秦安作出应有的贡献[6]。

2.4积极创新回收模式,不断提高回收率

2.4.1不断探索合理的收购价格和财政补贴政策

合理的收购价格不但能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同时也能兼顾回收站点和回收加工企业的利益。晾干、无土、无杂质的废旧地膜回收站点根据净度每公斤按0.8~1.2元回收,废旧棚膜按2.0~2.5元回收,回收每公斤废旧地膜从专项补贴资金中补助0.2元。群众容易接受,有利于调动群众捡拾上交积极性和主动性,回收加工企业通过建立回收站点,提高回收量争取专项补助资金,同时也能兼顾企业效益。

2.4.2提高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力度

通过近十年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开展,在废旧农膜回收过程中,废旧地膜的回收量和难度相较于废旧棚膜要大得多,所以推行和普及废旧地膜的回收激励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是目前比较好的回收激励方式。依托回收加工企业,由县农环站组织回收加工企业选择废旧地膜回收量大的回收站点开展秦安县废旧地膜“以旧换新”试点工作,并不断向全县村镇延伸推广[7]。具体兑换工作由回收点负责人承担,回收加工企业负责回收废旧地膜,县农环站负责对试点工作的技术咨询指导和督察。新旧地膜兑换比例为1:5,即1 kg常规新地膜(0.01mm)即可兑换5 kg废旧地膜,也就是1捆(厚度为0.01mm,重量为10kg)的常规新地膜兑换50kg废旧地膜。

2.4.3强化技术创新,集成推广一批新技术、新模式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农业环境监测部门协同企业及相关技术研发部门参加的攻关机制,力争集成组装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操作性强的地膜清洁生产技术模式,设计具有整地和废旧地膜回收功能的复合机械,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优化农艺措施,示范推广适时揭膜、轮作倒茬、一膜两用等有利于废旧农膜回收的农业技术。县财政设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扶持县区因地制宜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把废旧农膜加工企业作为扶持的一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废旧农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引进废旧农膜加工再生产工艺等新技术、新产品[8]。对一些引进新技术加工工艺和新设备以及生产链条完善的回收加工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引导、动员回收加工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回收加工能力,提高产出率,使产品从初级向深加工方面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展可降解和无污染农膜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利用天然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植物性纤维生产可降解环保型农用薄膜,取代传统塑料薄膜。

3结束语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任重而道远,以强化政府监管、扶持壮大回收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创新回收模式、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示范带动效应、强化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为重点,不断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力度,推动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王培芳. 临夏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6):39.

[2] 陶志刚.天水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J].理论与研究,2010(10):63-64.

[3] 乔晓霞,王霞. 巴彦淖尔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4):129-130

[4]王莉,张斌,田国强.农膜使用回收中的政府干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8):139-146.

[5] 鲍国彩,徐玲,刘俊媛. 砚山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农家参谋,2019(18):80

[6]金胜利.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体会和认识[J].甘肃农业,2016(9):19-21.

[7]王频.残膜污染治理的对策和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1998,14(3):185- 188.

[8]史红梅.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认知探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8(17):37.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