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山丹:农业环保走在前 绿色转型助发展

2022年12月05日 甘肃三农在线 李建华 郑淑莹 周兰花

——“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征文参赛作品

7d39a3ca2b1e301f3552c099efdc4f1.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山丹县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农业,进一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水平,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决策部署。

063973ea60d35bb2f7f003f2315fe26.jpg

群策群力,切实抓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

 为转变过去粗放简单的农业生产方式,2022年,山丹县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站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行“1+5”工作法,全县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了86.7% 。一是严守一条底线,在地膜使用标准上不动摇。春耕备耕期间,农业、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作战,严把地膜销售和使用“入口关”,出动执法人员,持续开展废旧地膜购销专项督查,对全县三家企业、20处经营门店进行集中清理检查,严厉查处生产、经营、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地膜经营行为,坚决杜绝0.01mm以下地膜进入田间地头。二是落实五项举措,在废膜回收利用上不止步。落实责任担当,思想认识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成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严要求、高标准制定《山丹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和整治工作方案(2022-2025年)》,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细化责任分工,健全完善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分工协作机制。县政府与各乡镇,乡镇与村、社层层签订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一层压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同时,县政府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提供财力支持,全力推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落实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到位。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大力宣传废旧地膜的危害性和废膜回收政策,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浓厚氛围。落实机制建设,工作措施到位。建立“谁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长效机制,将至少50元/亩地膜回收保证金作为硬性指标写入土地流转合同,确保春种秋收后废旧地膜及时清理回收。在地膜回收过程中,逐步形成“经作中心+回收企业”“镇、村、社+回收网点+农户”的回收协议制度,通过户捡拾、村社转运、网点收集、企业拉运再利用的地膜循环利用闭环模式已初见成效。落实项目建设,示范带动到位。积极争取地膜科学回收试点项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2个项目,项目资金总额达528万元。投入495万元推广使用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持续扶持县域内12个回收网点和3家回收利用企业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利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资金30万元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度,开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投入3万元完成全县1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的采样工作,掌握重点区域农田地膜残留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依托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采取“科研院校+地方”的模式,开展马铃薯、甜菜、玉米等作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1500亩,同步开展不同厚度、不同厂家、土壤温度测试、填埋、暴晒等7项对比试验,科学评估全生物降解膜和0.015加厚高强度地膜产品性能,为全面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和0.015加厚高强度地膜提供科学依据。落实多方力量,回收利用到位。农业农村局局属单位分工负责协调督促全县8个乡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与县内3家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签订包片回收协议,督促回收企业做到应拉尽拉、不留死角盲区。同时,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情况作为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申报项目和政策扶持的硬性指标,对多次发现问题未能整改及时的种植户、经营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震慑效果。至目前,对全县8个乡镇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并移交乡镇并限时整改。2022年共回收废旧地膜1061 吨(折纯),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6.7%,加工废旧地膜934吨(折纯),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1%,大大降低了废旧地膜对农田及城乡环境的污染。

e65983c40932183cebd2944e801d9d2.jpg

因地制宜,切实提高尾菜综合利用水平

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2022年,全县种植菜用马铃薯、洋葱、瓜类、甘蓝、西蓝花、娃娃菜、西葫芦等蔬菜6.1万亩,新鲜蔬菜产量15.69万吨,产生尾菜6.3万吨,尾菜处理面积5.22万亩,尾菜处理利用率达88.6%。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科技培训,深入乡镇村社大力宣传尾菜污染知识和田间尾菜直接还田、过腹还田技术。今年以来,开展蔬菜尾菜处理利用宣传培训8场次,印制发放尾菜堆肥技术、尾菜处理利用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800多份,培训蔬菜种植大户490人(次),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尾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避免乱堆、乱倒、乱放尾菜的现象发生。二是加大整治力度。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环保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蔬菜收储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督查,严查蔬菜收储企业随意弃置尾菜现象。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执法检查5次,通过督促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尾菜处理利用工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按照“谁生产、谁处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尾菜处理利用作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纳入产业培育支持范围。同时,健全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受益,农户增收的机制,明确责任,逐步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尾菜处理利用工作体系。 

f1981253e4450c4b6bd67e7390e649c.jpg

精准定位,扎实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

筑牢农业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根据省市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要求,山丹县农环站承担本县行政区划内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由于普查工作量大面广、时间紧、技术性强,缺乏相关设施设备,现已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普查程序和进度,确保2022年底前完成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清查、踏查、标准样地调查、物种鉴定、标本制作、质量控制等面上调查工作。

统一标准,全面完成农作物样品采集

烈日与严寒,挡不住田间地头采样工作的恒心。为切实提升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形成较完善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和技术体系,及时掌握全县范围及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总体状况、潜在风险及变化趋势,山丹县紧锣密鼓地开展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同时,健全完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采集土壤样本12袋(2.5kg/袋),采集的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甜菜等,辐射全县60万亩耕地面积。

小麦取样视频.jpg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围绕一系列目标任务进行了重点部署,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山丹县农业农村部门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绿色低碳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