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加厚地膜推广及农膜高效回收利用
——资源变废为宝 农业循环发展
——“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征文参赛作品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推广,农民在稳产增收的同时,农膜残留污染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提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给农业环保工作者抛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对废旧农膜回收难、污染重的问题认识早、动手快、抓的实、谋的远,十多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先后出台地膜残留治理扶持政策、设立省级专项资金,带领全省农环工作者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各地身体力行践行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及其环境污染防治,使地膜防控工作走在了全国地膜覆盖大省前列,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献上了一份大礼。庄浪县紧随省、市主管部门步伐,围绕实现农业生态文明总目标,遵循农业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农业理念,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始终作为保护农业农村环境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先后组织实施了省上下达的《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省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及《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扶持建成了县内地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2022年,庄浪县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建设为抓手,聚焦县内旱作农业区和蔬菜生产区,以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重点,兼顾蔬菜和中药材,大力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截止目前,加厚地膜应用推广环节,地膜科学使用项目公开采购加厚高强度地膜673吨,按照覆盖1亩加厚高强度地膜补贴2公斤的标准,补贴发放加厚地膜560吨,其余113吨地膜用于回收环节“以旧换新”兑换;县上整合其他项目资金694.5万元,按照覆盖1亩加厚高强度地膜补贴3公斤的标准,补贴发放534吨。全县共计补贴加厚地膜1207吨,补贴对象为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种植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用户自投加厚地膜1310余吨,配套轮作倒茬、选用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垄作沟播(侧播)及合理密植等农技农艺措施,结合秋覆膜在全县在18个乡镇保质保量完成了项目下达的28万亩加厚地膜推广应用任务。并在良邑、通化、柳梁、卧龙、岳堡、杨河等乡镇建立千亩核心示范区11个。县乡两级加强工作组织协调,靠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了“县区负责、乡镇组织、村组实施、全民动手”的地膜科学使用长效机制。
地膜回收利用环节,依托项目建设扶企业、布网点、抓回收,采取“以奖代补”、“以旧换新”、“流动收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地膜使用者、农膜回收者和残膜加工者积极开展捡拾、清收和加工利用。全县今年使用农膜5370余吨,目前回收利用4460余吨,回收利用率为83.1%。其中扶持县“源茂”和“兴盛”加工企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回收农膜3890余吨,扶持19个专业化回收网点采用“以旧换新”方式回收570余吨,补贴兑换加厚地膜113吨。县域内田间路边、房前屋后及河道沟渠内地膜捡拾干净;企业车间内地膜堆积如山、生产线常年运转不停,地膜不再变“地魔”,废旧农膜不再纯废,全县基本形成了“加工企业龙头带动、回收网点包片清收、乡(镇)辖区责任包干、农业部门全程监管”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和“地膜增产增收、废膜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增收、环保“双促双赢”。
图1 加厚地膜应用示范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是坚持抓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厚地膜应用及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生态环境局庄浪分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厚地膜应用同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整合配套项目资金694.5万元,用于补贴地膜采购。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机制,逐级靠实责任,层层推进落实。县政府建立了生态环保链长制,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生态环保链管理,各成员单位签订了承诺书,乡镇将回收任务指标分解到村社,实行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农户包地块的“四包”工作责任制,确保属地辖区废旧农膜“拾得起、收得走”。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由县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农环站技术人员及乡镇驻点技术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指导农户落实关键技术,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县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图2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等一行检查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二是坚持抓农膜标准,强化应用推广。县农业农村局在农膜招标采购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口,严格执行《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使用标准中Ⅰ类耐老化地膜要求,厚度不小于0.015mm,不符合标准的农膜坚决不予采购供应。县农业执法大队、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了对地膜经销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查劣质膜、超薄膜的销售。
三是坚持抓项目带动,强化市场培育。加工利用企业是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只有把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从根本上拉动废旧地膜回收和加工利用两个环节的工作开展,实现变废为宝和资源化利用。利用中央投资项目及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县内扶持改建源茂、兴盛2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实行企业划片包干责任制,其中源茂企业负责水洛、良邑、韩店等10乡镇,兴盛企业负责南湖、岳堡、杨河、赵墩等8乡镇。县农技中心每年与企业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任务书,下达包片回收区域及任务数量。对企业回收、生产等运行情况指配技术人员及时跟进,指导企业规范建立回收台账。把企业加工任务完成情况与奖补资金密切挂钩,督促企业完成包片区域回收任务。
图3 企业生产废旧农膜颗粒
四是坚持抓体系建设,完善回收网络。近年来因地制宜在重点乡镇、旱作农业示范区和方便群众捡拾缴售地段增设符合“十有标准”的19个专业化回收网点、20多处代收代购网点,覆盖全县18个乡(镇)。网点采取价格优惠、“以旧换新”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和动员农民群众积极清理、交售废膜,形成了县有加工企业、乡有回收站点、村有捡拾人员的回收网络,基本健全了涵盖地膜捡拾、回收、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解决了网点与企业最后一公里的差距,方便广大农户就近交售废旧农膜,大大提高了废旧农膜回收率。同时加强收购网点和加工企业管理,督促企业和网点均建立了详实的购销基础台账,做到有据可查,帐物相符。
图4 网点回收废旧农膜
五是坚持抓机制探索,创新回收方式。为保证废旧地膜可回收性,探索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兑换机制。回收环节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按照新旧地膜不低于1:5的兑换比例,由县农业农村部门采购补贴地膜,乡(镇)政府组织村社兑换发放,企业、网点负责回收,带动1.2万余人参与废旧地膜兑换回收,切实提高了群众自觉回收废旧农膜积极性。加工环节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按照企业加工1吨废旧农膜颗粒补助300元的标准,鼓励企业常年开展资源化利用。
六是坚持抓点示范,提升防控能力。为了积极探索地膜残留问题综合防控新思路和技术新途径,近年来累计开展不同时期揭膜试验、地膜残留监测评价试验、降解膜对比试验、秸秆带状覆盖替代地膜试验等20余项;开展高效环保地膜、生物降解地膜、秸秆带状覆盖和加厚地膜应用等典型示范30多个20000余亩,为大田治理残膜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在20个省级地膜残留监测点和1个农田残膜污染国控监测 点,持续调查监测农田耕层废旧地膜残留状况,共取地膜残留样品540余个。通过调查监测,基本掌握了农田土壤耕层地膜残留底数,为进一步摸清全县地膜污染与资源化利用基本情况奠定了基础。
图5 农田地膜残留监测
七是坚持抓项目调度,强化督查考核。结合秋播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技中心相继召开了地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启动安排会,会上对各乡镇加厚地膜应用及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的技术包抓领导、包抓人员及区域面积进行了明确分配,责任到人。实行加厚地膜覆盖两天一调度、四天一汇总、废旧农膜回收五天一调度、十天一汇总的督查考核工作制度。县上也召开了秋季覆膜工作推进会,会上通报了各乡镇秋覆膜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压紧压实覆盖任务和完成时限。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领导小组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检查覆膜进度,同时对全县主要道路沿线、村庄周边、河道沟渠、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农膜清收工作开展了全面排查,建立了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发现农膜乱飘、乱堆问题及时与管辖乡镇政府联系,协调乡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组织农户进行捡拾清理,通知包片企业限期进行回收。全县上下形成了“县上抓督导考核、部门抓业务指导、乡镇抓任务落实、企业抓回收加工”的工作格局,有力的促进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图6 县生态环保链领导小组督查农膜污染治理
八是坚持抓宣传引导,强化意识提升。通过举办农膜科学使用技术培训会及回收宣传月等措施,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日及“春耕”“三夏”“秋播”等农业生产关键时期,采用宣传车、播音频、发资料、办现场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引导地膜销售者、使用者科学使用地膜和规范回收地膜,大力提高了政策宣传知晓率,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农户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意识。
图7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利用项目技术培训会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