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六链”打造“三元双向”循环农业
西峰区地处董志塬腹地,属于传统农耕区域,境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49.3万亩,种植玉米、苹果、瓜菜,菌袋原料丰富。塬边咀梢地带多,远离集中居住区,通风条件好,为发展生猪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四季分明,秋冬冷凉,距离终端市场较近,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条件。
西峰区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牵引、菌业为资源循环的关键环节,立足生猪、苹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优势,聚焦保粮、提果、扩畜、增菜、兴游“五项重点”。采取强链、扩链、补链、延链、优链、扶链“六种方式”,着力打造全循环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真正把资源禀赋的潜力转化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效益。
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强链”
企业是经济的承载者,龙头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主引擎。农村有企业、农民才有就业;有企业,农村才有发展;有企业,农民身份才可以转变成工人;有企业,收入才有源泉,才能达到稳增收富农民的目的。
西峰区根据不同村情培育选引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做龙头、做标杆、做引子、做支撑。坚持把企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企业和产业结合起来,把企业和就业结合起来,把企业和农民结合起来,形成龙头(火车头)牵引、基地+合作社+农户(车厢)高速行驶局面。先后招引优势明显、带动强劲、链条完善的正大集团、居立果业、山东寿光鸿帝蔬菜、晶晶生物等龙头企业25家,带动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1567个,带动近3万名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初步构建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多种经营主体多元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科学谋划园区集群建设“扩链”
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是初步实现农业产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分散型向集约型、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的重要依托和平台。是促使产业链由相对单一向集聚融合发展转变,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两高两宜两富”目标的有效途径。
西峰区充分发挥现代产业园基地多点支撑、产业链条闭合作用,发展集观光、智慧、循环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2022年投资7500万元,以彭原镇鄢旗坳2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核心,将逐步建成集生态观光生猪育肥现代养殖技术集成展示、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苹果脱毒育苗科技示范、智能大棚标准化试验示范、优质高效苹果产业、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东西部协作农业科技示范7个项目为一体化、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
一贯到底统筹产加销“延链”
产业链条健全高端是体现农业强的一个突出标志,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的方法和途径。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才能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全面提高产业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的空间。
西峰区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发展农业,一产联二产接三产,成功招引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落地,着力打造产加销一体的生猪产业集群和矩阵。产业链前端,做优做强种猪繁育。引进培育技术领先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建设彭原草滩6000头和肖显、芮岭2400头种猪繁育基地,年繁育仔猪达到28万头。产业链中端,扩大生猪育肥规模。采取正大带建、公司帮建、能人领建三种方式,按照正大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的“三定”模式,建成500头以上规模育肥基地30处。预计2022年底生猪存栏规模达14万头,出栏15万头,总产值达6亿元。产业链末端,突出屠宰加工衔接市场。投资2亿元,建成正大30万头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生产线,年可加工生鲜肉类食品、酱卤制品、速冻制品等产品1650吨,实现产值9亿元。采用“线上认养+线下托养”“电商+运营服务中心+提货门店”“养殖场+餐桌”的销售模式,城区布设优鲜旗舰店1家,食品专卖店4家,实现从基地到工厂到餐桌的“一条龙”生产供应服务。
变废为宝双向循环利用“补链”
注重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加快推动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菌业的袋料相互转化,有效利用资源和拓展增值空间,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发展绿色化、产业循环化、产品精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西峰区充分发挥种植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养殖业的效益牵引作用和菌业的闭环作用。促使玉米、苹果、瓜菜种植产生的秸秆向养殖业饲料、菌业基料两个方向转化,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向种植业有机肥料、菌业基料两个方向转化,菌业产生的废基料向养殖业饲料、种植业肥料两个方向转化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成1000万棒黑木耳菌源加工厂、香菇基地2处,生产大棚500座,年产值可达到1.2亿元,带动固定就业300人。粮食播种面积35.5万亩,总产量9.8万吨。蔬菜面积达10.12万亩。盛果园面积稳定在14.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16万吨。生猪养殖30万吨粪污全部还田。
联农带农助农增收致富“扶链”
实行政府扶持、自主经营、有偿服务、滚动发展,落实全过程、全环节服务的保障服务。突出龙头企业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参与,推动实现品种、技术、规模和销路与龙头企业捆绑,实现稳定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安排产业项目58个11590.9万元,占衔接资金的55.18%,带动21个农业企业和7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扶持产业入股资金1.52亿元。制定出台《西峰区农业主导产业奖补办法》《西峰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行统一良种繁育、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购买保险、统一回收屠宰“六统一”联农带农生产模式。采取“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庭院经济+”联农带农组织模式。落实“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保底分红+二次分红”“订单收购+价格保护+分红”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土地流转、入股配股、务工就业、反包管理等方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托养、托管产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做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发展的良好局面。
探索创新强化科技服务“优链”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就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生产工具的现代化、生产力的现代化。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促使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推动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西峰区坚持以科技示范点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积极引进推广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新品种和新技术21个,创建复种马铃薯、设施蔬菜、食用菌示范基地4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苹果提质改造、畜牧繁育示范点13处。配套建设产业信息中心,统筹调度、动态监测产业发展,推行“互联网+” 打造数字化智慧农业,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5个单元、4000平米标准化养殖基地,示范推广以生猪育肥、林下养鸡、蜜蜂养殖、金银花种植为一体的“畜-肥-田”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生产模式,推行网络代养模式,托养鸡、猪、羊等家禽家畜5000余只,完成交易订单30余万元,服务用户0.8万人。优化科技人才和信息服务,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组织41个,提供种养加销信息600余条,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服务150余场次。
编辑:庄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