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陇西“三农”这一年

2023年01月09日 甘肃三农在线 何永峰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陇西“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广大“三农”工作者,克服疫情冲击、高温干旱、小麦晚播等诸多不利影响,全力抓好“三农”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县预计完成一产增加值17.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7亿元,增速7%;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2.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35元,增速12.3%。

——牢记国之大者,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五个结合”,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有力提升了全县粮食稳产、增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结构管控制度,运用“六个一批”,整治撂荒地6.77万亩,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生产根基。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34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5%,粮食产量达24.3万吨;完成油料作物种植9.5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46%,全县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坚守群众收入底线,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持把培育发展到户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89.02万元,扶持2469户“三类”监测对象和脱贫户发展到户种养业。完成中药材种植793户1563亩、马铃薯种薯扩繁943户235.75亩、高原夏菜种植43户82亩;引牛337户428头、引羊142户1720只、修建圈舍211户211座,进一步夯实了脱贫群众增收基础,有力增加了群众经营性收入。全县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957元,较上年增加1524元,增长率14.6%。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和建基地、培园区、聚集群、强龙头、延链条、育品牌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园区和基地建设,聚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全县中药材、饲草、马铃薯、菌菜种植面积分别扩大到了45万亩、32.8万亩、34万亩、14.5万亩,种植总面积达126万亩,占比66%。全县建成500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62个6.75万亩、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3个2600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33个2万亩、饲草种植基地33个2.2万亩、蔬菜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5个4000亩。大力实施“扩群增量”工程,畜禽饲养总量达329.6万头(只),畜禽出栏总量162.54万头(只)。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了面积、品质、品牌、效益“四提升”,群众产业收入占比达到了39.6%。建设百誉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河那坡村生态农业产业园等农业园区12个,有力提升了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全县中药材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主体,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8%。引进山东百誉农业等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菜子、云田等乡镇建成集生物防虫、有机肥养地、生物控病、生物控草、生态灌溉为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12个,全县新建、改建标准化种植设施378座。大力开展绿色标准化行动,打造减肥示范带10个,建立百亩试验点10个,推广“三新”配套升级版面积3万亩,优势特色产业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了77.5万亩,绿色标准化率80%。全面推动蔬菜种子种苗繁育、牛羊胚胎移植等种业科技化发展,建成种业良繁基地7万亩;完成受体羊移植673只,投放肉牛冻精10000支。深入开展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行动,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68.04%。大力实施集约规模化行动,新增流转土地18.8万亩,土地集约经营面积69.23万亩,农业集约化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36.2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化行动,全县累计创建“甘味”区域农产品品牌9个、商标品牌5个、“三品一标”品牌18个。

——推动农业生态发展,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县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127座,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了60%;全面整改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农村户用厕所854座。深入开展粪污“无害”行动,全县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4.16%,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采购地膜639吨,兑换旧膜3195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了85.2%;处理尾菜3.616万吨,占尾菜产生量6.4万吨的56.5%,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积蓄促进“三农”发展强大动能。按照引才提“拉力”、育才增“推力”、用才添“活力”的工作思路,大力培养“三农”人才队伍。先后柔性引进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14名;联合省内高校建成专家工作站2个,先后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151项,完成中药材DNA提取、生物组培等基因检测实验11项。深化拓展“双百四联”活动,培养实用人才1.2万多名,带动4.5万户群众增收致富。召开练岗比武现场推进会议3次,实施党员专家党建项目工程13项,为群众解决发展难题3300多个。优化职称评聘,全系统共有37人取得高级职称,直接聘用中级职称10人。有效激发了“三农”队伍活力,今年,1名干部被确定为全市杰出人才、2名干部被确定为全县杰出人才,4名干部被确定为全县第三批拔尖人才、7名干部被确定为全县领军人才。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完成成员身份重复资格筛查和落空追认工作2批次。积极探索“政经”分离,不断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成立股份合作社216家,界定成员41.922万人,量化经营性资产3.81亿元,累计办理抵押登记贷款105笔15628.6万元。深化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发展,全县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达8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01家,被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达230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登记94789宗,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80903本,完成农村宅基地改扩建及异址新建审批103宗45.18亩,拆除复垦闲置宅基地694宗429.9亩。深入开展村集体经济“消薄达五”行动,全县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2976.28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86个,占比86.51%。

——强化执法监管,着力保障农业农村健康发展。持续加大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全面加强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监管。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出动车辆120台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门店270家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7起。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通过严厉打击各类农业违法行为,有力保障了农业安全生产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12次,配合省、市例行监测3次。抽检农产品样品34672个,合格率为99.9%,全面完成了千人1.5批次的目标任务。全县蔬菜、食用菌及禽蛋生产企业、合作社共出具合格证18293张,附带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上市产品11209吨。(编辑:庄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