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引导农业科技人才下沉一线服务乡村振兴
——建立激励机制 搭建服务平台
2022年,庆阳市积极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总体部署,高位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出台激励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的政策措施,市农业农村局全方位谋划抓促、多举措推动落实,积极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农业人才支持。
建章立制,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精神,注重用政策引导人才、实践培养人才,成绩发现人才,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建立农业科技人才下沉基层一线服务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庆阳市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市、县两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下派服务、兼职创新、离岗创业等方式深入基层服务,为“松绑”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基层提供政策依据。二是建立重实绩的职称评聘制度。对服务基层达到一定期限的高、中级职称人员,优先聘任职务岗位。对长期扎根农村基层和农业基层引进的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评审上不受单位岗位比例限制,实行单列管理。对在基层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并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以及驻村帮扶考核优秀人员优先晋升职称,探索开展职称竞聘上岗,打破“一聘定终身”,实现能上能下。三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对在服务基层和平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落实考察调研、学习培训、项目申报、评先选优、提拔使用“六个优先”政策,充分激发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四是建立服务基层容错机制。对在服务基层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且获得群众认可的农业科技人员,因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或工作经验不足等无意过失行为,给服务对象造成一定损失或社会影响的,可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客观看待,审慎处理,为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营造良好环境。
搭建平台,锻造高素质“三农”干部队伍。坚持把能力素质提升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主抓手,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一是组建年轻干部学习研究小组。组建由86名本科以上40岁以下年轻干部参加的农业政策、农业产业、农业项目3个学研小组,创办《农业农村研究》学研季刊,努力把学研小组打造成年轻干部学习研究政策和创新发展思维平台。年内,推荐一批优秀干部走上了管理岗位,树立了能者上、劣者下的良好用人导向,形成了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开展“两上两下”活动。即县级领导干部通过联县包抓督导,推动县区重点工作落实;农业科技人员下沉基层一线,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机关科室负责人上台宣讲农业农村领域相关政策规定,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政策理论水平;组织66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上网讲科技,开通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庆阳三农”抖音号,制作发布农业科技知识讲座视频131期,发表科普文章179篇,全方位锻炼干部,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三是争取实施人才计划项目。利用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和“西部之光”“陇原之光”培养计划,年内柔性引进省内行业专家6名,举办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肉羊防控技术等专题培训班17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353人,多名同志入选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庆阳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全市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0人、其中合作社理事长1200人。开展线上认定农民技术员初级职称任职资格517人、中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4人。
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强化人才支撑作用,促进农业增效,服务农民增收。一是加强技术推广,促进技术转化。依托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农机服务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引进推广新技术34项、新品种112个。市农科院在海南建成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加快推进农作物加代育种。二是推动人才下沉,服务产业发展。引导460名农业科技人员,创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点20个、县级示范点112个,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园1个,创建国家示范区1个,省级产业园1个。整合苹果产业技术力量,依托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专家,培育“瑞阳”“瑞雪”等苹果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依托庆环肉羊制种公司,组建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阶梯式技术服务团队”,实现了肉羊育种的重大突破。三是整合技术力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创新平台、一个技术团队”思路,探索推广了“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模式,肉羊“五全五化”养殖模式,苹果“三高五化”、肉鸡“四化四链”、生猪“三定六统一”生产模式和“三元双向”循环经济模式,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是用活人才资源,开展专业化服务。利用和引导乡村人才资源,全市建成乡镇示范性农机合作社、村级植保机防队、苹果专业化服务公司、专业化动物防疫公司、蔬菜育苗中心、营销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383个,积极搭建农产品供需和价格发布平台,从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技术和产销等社会化服务,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