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持续延链补链强链 深入实施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和奶产业产业链链长制
2022年以来,武威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锻造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和奶产业链,深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聚焦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紧盯产业链短板弱项,坚持前端抓规模夯基础、中端抓加工促增值、后端抓市场提效益,实施强链、补链、延链项目20项,累计完成投资15.2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92亿元,有力推进了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在产业链前端种养业上,金宇浩睿2万头奶牛养殖产业园、羊如祥2万只良种肉羊繁育场、邓马营湖万头肉牛养殖场、民勤供港蔬菜和蜜瓜等规模种养项目加快推进;在产业链中端加工业上,伊利一期10条生产线、民勤同泽15万只高端肉羊精深加工生产线、武威泰昆年产25万吨饲料生产线、甘肃伊牧兰肉类加工项目一期、禾通农业年产10万吨蒸汽熟化玉米压片项目、溢佳同惠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在产业链后端流通业上,武威西北天泽现代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古浪海子滩和土门笔架山2个万吨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运,金朝农副产品市场、甘肃华中农业蔬菜冷链续建项目稳步推进,甘肃理工中专、天祝天泰等便民市场启动运营。
二是聚焦提质增量,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在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新建高标准农田47万亩,整治撂荒地42.23万亩,粮播面积达到240.31万亩,粮食产量123.99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双增长。深入实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扩大种养规模,2022年底,全市优势特色种植类产业规模达到216.85万亩,其中蔬菜面积74.55万亩、产量316万吨(同比增长11%),食用菌产量10.6万吨(同比增长7.79%);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7.9万头、1102.1万只,同比增长2.3%、10.1%,猪饲养量273.9万头,基本与去年持平。据测算,全市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总产值达到318亿元,增长16.9%。在奶产业链上,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2022年实现产量17.8万吨、产值1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26%,二期2条生产线安装投产。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到81家、合作社达到206家。组织推荐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项目,推荐伊利乳业、泰昆饲料、牛满加药业申报2022年度省级数字化车间项目。据测算,奶产业全链产值达到60.69亿元,增长72%。
三是聚焦主体培育,构建产业发展集群。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增万头肉牛绿色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个、5万只肉羊绿色标准化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养鸡场3个,创建万头标杆牧场2个,培育5万头以上奶牛标准化养殖园1个,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增长41%,居全省第1位。2022年,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累计达到215家,形成了以小麦、马铃薯、黎麦为主的粮油加工业,以乳制品、肉类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葡萄酒、白酒及熏醋为主的酿造业,以功能饲料、新型添加剂为主的饲草料业等系列加工产业链,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集群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5家,预计年总产值105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35%,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
四是聚焦要素保障,有力助推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抽调57名农业技术骨干开展一对一开展包抓督导及技术巡回服务,参与指导培训农牧民20余万人次;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16.65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58.51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加大资金投入。用足用活省上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扶持政策,有效保障了特色种养业良性发展。2022年,全市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23亿元、涉农整合资金10.2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49个用于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品种培优。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改造提升国家级“四化”玉米制种基地8.3万亩,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18.01万亩;新改扩建牛羊人工授精站点36个,培育肉牛核心育种场1个、种羊及扩繁场场9个,温室种苗统供率及畜禽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7%、95%以上。促进品牌提升,民勤东坝镇人参果产业园种植基地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陇上兄弟、春晓等11个企业商标品牌申报列入2022年度“甘味”品牌目录,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个,累计认证332个、居全省第三位。推进绿色兴农,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82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108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9.9%、83.1%、53.2%,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群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及水平不足制约了农业特色产业产值的提升、收益的增长。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有效带动。年产值达到10亿元的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奶制品加工企业仅3户,大部分规上企业规模不大,缺乏大的项目带动和新的增长点。
二是市县财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带动散户、组织大户、对接企业、联结市场的功能,但我市县两级财政未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是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链建设,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深入谋划储备一批上下游关联紧密、横向耦合延伸,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点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项目,为产业链发展提供稳健有力的支撑。
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提升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开展品牌培育、市场营销、农产品初加工等。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