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以“三元双向”筑基赋能农业强市建设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是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废弃物为资源在三个产业之间闭合转化利用的现代生态低碳农业模式。去年以来,庆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循环低碳农业发展重要论述,立足区位优越、气候冷凉和农业废弃资源丰富优势,坚持把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庆阳方案和农业领域的一场革命,持之以恒做大种植业基础、做强畜牧业牵引、做优菌业循环纽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三元双向”基础牢、动能足。2022年,按照“遵循规律、转变观念,改善基础、优化结构,科技支撑、龙头引领,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发展思路,探索推广“三元双向”循环模式,扎实做好守住底线、巩固成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市“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一是“稳”的基础更牢固。完成一产增加值124.8亿元、增长6.3%,增速全省第四。党政同责落实粮播面积590.21万亩、增长1.7%,产量143.63万吨、增长7.4%,增幅全省第一。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061元、增长14.2%,守住了“两个高于”目标。二是“保”的作用更有效。苹果、蔬菜、油料、中药材、食用菌产量分别达到144万吨、98.8万吨、8.59万吨、11.4万吨和8489吨,牛羊猪鸡出栏分别增长5.1%、11.05%、7.9%和6.01%,其中羊鸡出栏增幅全省第一、第二。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6元、增长6.4%,增幅高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三是“进”的动能更可持续。建成镇原县西北最大白羽肉鸡产业基地,西峰区、镇原县、宁县存栏1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大县,宁县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镇原肉鸡、环县肉羊、西峰生猪3个省级产业园,“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亮相天安门,“庆阳早胜牛”入选兰州牛肉面肉源,“镇原肉鸡”出口俄罗斯、蒙古等10多个国家。
绿色转型谋划实、推进快。市委市政府将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写入2023年市委一号文件,聚焦“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等明任务、细措施、压责任,举全市之力争取实现一产增加值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的增速目标,为突出生态低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绿色转型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响“当头炮”、奋战“开门红”。一是全力抓好稳粮保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整治和苗木占用耕地腾退利用,健全粮食种植台账,确保粮播面积稳定在59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42万吨。强化多元化食物供给,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改造提升老旧果园,促进牛羊猪鸡扩栏增养。创建农业科技示范乡镇,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探索革新传统种植制度。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四个不摘”,用好“一键报贫”平台和防返贫监测帮扶管理系统,深化与天津5区和3家中央单位帮扶协作,建好津庆产业园,加大劳务培训输转,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农能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制定规划明思路,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谋实项目强载体,实施“三元双向”关键环节、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和绿色有机粮油生产示范点,形成种养菌市域大循环、产加销业态内循环和新型经营主体全循环。壮大规模提产业,持续做强“牛羊猪鸡果菜菌药”主导产业,加快镇原肉鸡、环县肉羊、西峰生猪、庆城苹果、华池中药材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苹果、肉羊、肉牛、生猪、肉鸡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环县•浙大”“基地+顾问”模式赋能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华池县城壕镇现代农业菌光互补产业园、镇原县平泉镇上刘—马洼田园综合体等食用菌产业链式发展效益明显,西峰区彭原镇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后官寨镇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和宁县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推进顺利。加快招商促带动,积极参加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洽谈会和“甘味”农产品展示品鉴活动,签约圣越农牧白羽肉鸡熟食加工厂和冷链物流、宁县绿色冻干产业园项目,签约额10亿元。四是提质建设和美乡村。围绕市域高速、高铁、国省道沿线及城区、镇区、景区周边“三线三区”重点区域,体现黄土高原特点、陇东民居特色和关中文化元素,持续推进省市级2个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巩固提升15个示范乡镇建设成果,新建省市级示范村55个,同步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治理和风貌提升,提高农民生活舒适度。五是改进加强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突出“四抓两整治”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和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打造现代善治乡村。六是有序推进春耕生产。制定粮油作物品种布局意见,计划春播51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67.6万亩、经济作物151.3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万亩。建立农资储运周调度制度,化肥、农药、农膜、商品有机肥储备量分别占需求量的100%、99%、99%和100%,玉米种子、大豆种子、马铃薯种子储备量分别占需求量的103%、100%和94%。加强“三情”调查和执法督导,抓好193.72万亩冬小麦、30.55万亩冬油菜田间管理,夯实保夏粮保全年丰收基础。
抓推落实机制活、开局顺。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对支撑建设农业强省、强国的重要意义,健全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联县(区)包抓机制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考评制度,建立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产业化重点包抓项目、农业和农产品招商引资项目等任务清单和调度台账,动态掌握情况,及时整改提升。创新财政扶持农业资金使用方式,突出“即贷即贴”放大资金效益,防范使用风险。完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考核办法,突出粮食安全、产业培育、农业招商等优化考核事项,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加大农业农村亮点工作、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宣传推介,示范引领任务落实。巩固提升“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成果,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科技示范乡镇挂职制度,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