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近年来,武威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围绕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8+N”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培育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药材品牌、深挖衍生功能,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一、工作情况
(一)突出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印发《深度推进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延链补链强链、园区聚集联动等“七大工程”,建立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立足县域实际,从种子种苗、品牌培育、联农带农等不同层面出台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天祝县对在本县域内进行标准化畦栽育苗,达到种植要求的,每亩给予500元补助。并要求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用于联农带农的资金不少于补助资金的30%。
(二)突出区域布局,全力扩大种植规模。按照效益优先、相对集中、区域发展的原则,初步形成了南部山区重点发展当归、秦艽、羌活、乌药、藏木香等道地中藏药材;沿山冷凉灌区重点发展黄芪、党参等道地中药材;沿沙区重点发展甘草、肉苁蓉、枸杞等沙生药材的发展格局,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0.26万亩,产量12.21万吨。
(三)突出良种繁育,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加快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集中连片的甘草、黄芪、茴香良种繁育基地,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全市中药材良种普及率达到85%。民勤县与中国药材公司合作实施甘草良种繁育和野生抚育基地建设项目,选育常规优良品系19个、空间搭载优良品系10个,其中甘草新品种“国甘1号”通过甘肃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是全国唯一认定的人工培育甘草新品种。按照中药材GAP规范,制定实施甘草、羌活、当归、板蓝根等中药材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提升中药材产品品质。
(四)突出延链补链,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引进培育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甘肃普安、甘肃泰康制药公司为代表的中西药制剂、中药前处理和中药提取生化原料药加工;以甘肃蓉宝生物科技公司、甘肃天盛生物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中药饮片加工;以武威牛满加药业、武威新天马制药公司等为代表的兽药加工;以天祝县藏医药研究院为代表的藏医药加工等多元化业态,切实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全市现有规上医药工业企业7家,合作社114家;特色医药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19亿元(其中:中药农业产值13.66亿元,医药工业营业收入4.6亿元,中药材及中成药销售额0.74亿元)。
(五)突出质量安全,打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完善投入品市场监管、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准入制度等,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82万亩,累积推广有机肥457.1万亩,种养结合有效提升了耕地地力。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点389个,落实绿色防控面积369.1万亩次,农药利用率达到42.09%。深挖“寒旱”特质,培育具有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独一份”“特别特”“优中优”产品,着力塑造品牌优势,累计认证中药材“三品一标”13个,“民勤甘草”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荒漠肉苁蓉”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民勤县被命名为“中国茴香之乡”。
(六)突出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开展项目梳理和谋划工作,全市共谋划特色医药产业重点项目五大类43项,总投资22.23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29个,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围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产销一体化、康养旅游,着力引进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企业,谋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1项,总投资12.03亿元。民勤县与兰州亚太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慈康制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在民勤县建设10万亩绿色标准化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和中医药加工项目,总投资2.6亿元,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种植肉苁蓉、锁阳各1万亩,中医药加工项目前期生产车间已建成,已获得中成药批准文号7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中药材总体规模依然较小,农户种植面积较为分散,规模效应还未充分显现。二是中药材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多,品牌建设不足,影响力和知名度很有限。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把中药材种子、种苗培繁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加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道地药材筛选驯化、提纯复壮、扩大繁育,培育一批抗性强、质量稳定的良种,全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确保全市各类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
二是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将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乡村康养、乡村建设结合,充分发掘中药材在观赏、绿化、采摘等方面的作用,建设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让顾客变游客,药园变乐园,努力丰富中药材产业内容。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从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中药材品种范围,提高中药材抗风险能力。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