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县“粪肥还田”为绿色种养循环“开良方”
人勤春来早,农业生产忙。连日来,随着气温不断回升,群众抢抓农时推进田间管理,为春耕生产打牢基础。近日,记者驱车沿广河县境内康临高速一路向北,在三甲集镇头家村种养循环项目基地,看到田间整齐划一堆放着发酵粪肥,远看犹如黄色土地盛开着的黑色玫瑰,实用又“浪漫”。来到买家巷镇李家寺村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大型农耕机械正有序运转,场面很壮观。
近年来,广河县立足良好的自然条件,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级牛羊产业园、羊产业集群、种养循环示范县建设,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大力促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规模养殖场达300多家、规模养殖户1.4万多户,牛存栏14.5万头、羊存栏135万只,每年畜禽粪污总量在150万吨左右。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畜禽粪污随之增多,牛羊养殖大县如何变废为宝?为此,广河县探索出绿色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2021年,被省上列为种养循环项目试点县。
据悉,广河县今年种养循环项目粪肥还田面积共10万亩,其中按照“生物有机肥+种植合作社+基地”模式还田1万亩,通过“养殖企业、合作社+服务主体+种植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还田9万亩,目前完成8.5万亩。同时,在项目村设立项目监测点20个,开展有机无机配施肥料利用率等试验4项;开展相关培训,粪肥还田之前要进行检测,确保粪肥质量。
“我们养了300多头牛,等牛的粪便发酵以后就还田,这样1亩地能减少化肥费用80块左右。上一年共收集牛粪3000吨,发酵后免费发放给农户,我还获得县上补助,大大减少了我们农户耕地的成本。”广河县瑞腾牛羊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登虎一边喂牛一边说。
随后,记者来到城关镇寺后子村图腾养殖基地,沿着6个圈舍走,没有闻到一点异味,近2000只羊看起来洁白干净、膘肥体健。圈舍地下搭建竹板架子,羊全部活动在竹板架上,这样产生的粪污就会和羊分离储存在竹板下方,通过长期自然发酵,再还田用于饲草玉米种植,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达到种养循环目的。
广河县数十家大型养殖场都走上“‘粮改饲’—养殖牛羊—有机肥料—粮食增产—绿色牛羊肉”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短短几个月,养殖场的规模从几百只到后来的近几千只,彻底打通了种养循环发展“最后一公里”。
“县上通过两种模式开展粪肥还田工作:第一种模式是生物有机肥还田,投资100万元采购生物有机肥500吨,对集中流转种植撂荒地、‘粮改饲’企业按照每亩50公斤的标准进行补贴还田;第二种模式是粪肥还田,遴选61家服务主体,在61个村开展粪肥还田9万亩。”广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辉忠介绍道。
“我们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绿色发展路子,将养殖牛羊产生的粪污按照‘五三二’还田模式,全部进行还田,化肥使用从2017年的2万吨下降到现在的1.4万吨,下降率达到30%左右,从而形成粪肥还田、绿色种植、绿色饲草加工、绿色牛羊养殖、再加工成绿色牛羊肉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品牌促营销,增加群众收入。粪肥还田真正实现了‘见草见粪见牛羊’。”广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进福说。
据了解,通过实施种养循环项目,一方面能使每亩化肥使用量减少约3公斤、粮食每亩增产50公斤,同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环境污染得到明显改善,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培育壮大一批新型服务主体,使一些基础条件薄弱的服务主体通过扶持逐步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引导更多企业、合作社等加入畜禽粪污发酵还田工作中,加快全县农业绿色种养循环机制形成,促进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