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助力农业强市建设
去年以来,庆阳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科技”工作要求, 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围绕粮油稳产保供和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新机具新模式推广,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全力抓促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为加快推动庆阳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要做法
聚焦科技强农,坚持抓点示范提质效。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科学布设试验示范,点面结合引领推进,农民主体作用、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制定全市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方案,围绕粮油高效生产、主导产业发展重点乡镇、产业强镇、农业科技示范园所在乡镇等优势区域,启动创建农业科技示范乡镇12个,建设万亩、万头(只)农业科技示范基础,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种养菌循环产业格局,示范引领提升全市农业科技水平。每年围绕农业重点工作建设一批市级农业科技示范点,逐点制定建设方案,建立农业抓点示
“首席专家、驻点专干”专班推进工作机制,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和粮油作物新品种,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探索农业高效生产新模式。围绕破解庆阳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传统耕作制度,结合实施耕地轮作试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探索总结“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模式和最优路径,不断提高粮油作物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效益。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立足庆阳气候冷凉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果树废枝等农业废弃资源丰富的农情实际,持续做大种植业基础、做强畜牧业牵引、做优菌业循环纽带,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把资源禀赋潜力转化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效益。全市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个,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食用菌袋料转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6%、80%和90%,实现了种养菌市域大循环、产加销业态内循环和新型经营主体全循环。
聚焦产业富农,精准培训指导强素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加强培训和指导服务是重中之重。高位部署抓推动。2022年8月2日,市委书记黄泽元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培训覆盖面。市农业农村局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及时研究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方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通知》,市、县(区)争取落实培训经费2008万元,按月调度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落实见效。扭住关键促培训。突出粮油套种复种、优良品种选择、设施农业生产、中药材栽培、苹果提质增效、畜禽标准化养殖、食用菌绿色生产、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发展等急需技术和实践瓶颈,采取“理论授课+实训操作+实地观摩”的方式,持续加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乡村振兴管理人才、农村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等重点群体培训提升。全市举办各类农民科技培训班和现场观摩、田间课堂1541场(次),发放宣传册、明白纸5万多份,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人,其中合作社理事长1200人,普及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3.4万人(次)。
聚焦服务惠农,下沉一线指导求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若干措施,谋划开展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坚持下派服务、兼职创新、离岗创业“三措”并举,落实考察调研、学习培训、课题申报、评先选优、职称评聘、职务(级)晋升“六个优先”政策,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抓实人员下沉。引导全市46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入田地、进场户,开展抓点示范和指导服务。市级65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试验基地实施项目42个,开展科技示范点、田间地头巡回讲解630多场(次)。市农科院2名人员与龙头企业、中省科研团队联合开展肉羊新品种选育,常年驻企兼职创新、推动发展。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庆阳农业信息网栏目设置,启用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庆阳三农”抖音号,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实用技术等宣传力度,摄制发布农业科普视频131条、撰发农业科普文章179篇,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良好氛围在全市乡村蔚然成风,典型做法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的肯定推广。
困难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农业科技项目和资金少,科技研发能力弱,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不够,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很大比重;技术宣传服务还不到位,农民接受新技术程度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与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还不相适应,理论知识滞后、实践技能不足,在指导经营主体和农户中不够精准,加之跟进服务指导、宣传培训不到位,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还有差距;农业科技示范经费不足,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市县区都多方筹措抓点示范经费,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但由于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科技示范点建设层次低、规模小,要素集聚、技术集成、保障集合不到位,示范带动效果还不明显。
意见建议
全面落实惠企政策,鼓励开展新技术研发。扎实推进《庆阳市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庆办字〔2022〕39号)等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格局,鼓励企业加快研发和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支持陇东学院、市农科院和种业企业联合攻关,加快选育“陇育”系列、“庆科麦”等小麦优良品种,推行“种粮一体化”模式,提高小麦良种扩繁能力;支持养殖企业推广“三级二元”繁育体系和“四个一”肉羊制种技术,组建湖羊育种核心群,培育湖羊新品系;依托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脱毒苹果苗木繁育基地,为全市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矮砧密植苗木。鼓励探索“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新手段,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生态循环农业等领域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强化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防控能力,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加强人才优化配置,促进科技人员向企业集中。加强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采取岗位引才、柔性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为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开展重大项目科研攻关,指导服务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服务。落实《庆阳市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的若干措施》(庆办字〔2022〕82号),开展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通过下派服务、兼职创新、离岗创业等方式,开展抓点示范、科技推广和指导服务,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科技示范乡镇挂职制度。建设农业公共服务人才队伍。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引进高校毕业生、技术人员充实到农业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树立以实际贡献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导向,调动农业公共服务人才队伍积极性。
持续加快示范创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庆阳市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方案》(庆办字〔2022〕83号)部署要求,扎实推进12个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市财政在2023年有效衔接资金中列支2400万元(每个乡镇定向扶持200万元),全力支持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试验、新模式推广、新机具应用,打造一批集乡土人才培育、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成果展示、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平台。持续建办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00个以上,其中市级科技示范点20个,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向基地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生产标准化和管理智能化方向推进。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和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乡土人才技术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庆阳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实施方案》,积极争取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认真实施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农业科技示范乡镇生产技术、物资装备等优势,培训乡村振兴人才100名、合作社理事长1000名、高素质农民1万名,引导生产经营者转变传统种养观念,将科学技术转化到农业生产中。按照《庆阳市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实施细则》,完善政策措施,落实人才待遇,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认定、管理、使用,引导“田秀才”“土专家”更好地服务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乡土人才技术水平。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