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平凉市春季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综述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进入3月,山川梁塬上时时可闻隆隆机声,被春风吹醒的黄土地在旋犁翻飞中舒展了筋骨,平凉大地开启了抢农时、争天时的春耕生产热潮。
大田里,拖拉机、无人机、喷雾机大展拳脚;温室里,辣椒、黄瓜、西红柿轮番登场;果园里,清园除草、灌水追肥、疏花保温精细管理;牛棚里,添草喂水、拉粪清圈、消毒检疫事无巨细;乡村里,修路改渠、拆危治乱、清脏改厕热火朝天……
春天孕育希望,春风鼓荡干劲。
今年以来,平凉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春耕生产、农业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精心部署,迅速启动,进度契合时令节气,任务提前提早落实,规模质量明显好于预期,春季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春耕春管掀热潮 粮食安全根基牢
眼下,“陇东粮仓”灵台县35万亩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一望无际的塬面上,绿色麦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分蘖成穗率及籽粒数、饱满度。”灵台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马建科告诉记者,做好春季管理是小麦高产的前提,为保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目标,农技人员全程指导群众做好春季麦田管理,4月上旬,全县冬小麦已完成除草追肥,等阶段性降温过后,可进行大面积病虫害防治,为夏粮增收打好基础。
小麦是平凉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小麦丰欠直接关系口粮供应,关系社会大局稳定。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小麦的示范推广,提高小麦产量和种植收益,对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崆峒区草峰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八个红色大字在绿油油的麦田里格外醒目。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项战略决策不仅立在地头,更落实在农业生产一线。
位于草峰镇九龙村的“陇紫麦2号”冬小麦种植基地,麦苗株高已超过20厘米,苗情长势不错。“这是平凉市农科院选育的营养功能彩色冬小麦,籽粒呈黑紫色,综合农艺性状和抗逆性表现突出,产量和普通小麦相当,但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小麦。”平凉市种子站站长张建波介绍,目前全市小麦种植3万亩以上主推品种超16个,2021年至2022年本地选育小麦品种28个。“十三五”以来,全市自主选育粮食作物品种38个,优势品种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地面积500亩,开春以后,我们积极组织农户适时追肥喷药,全面落实田间管护措施,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九龙村党支部书记蒙建军伸出胳膊指了一圈,“这一片都是整修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让小田变大田,耕地更加集中,更符合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清理整治撂荒地、荒废苗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十二五”以来,平凉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2.76万亩,有力保障了全市粮食生产近4年来产能稳步提升。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市各县(市、区)把抓好春耕生产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及早及快谋划,抓实抓细落实。截至目前,全市调备化肥、农药、种子、农膜、有机肥均达到需求量的100%以上,严格落实冬小麦“一喷三防”等措施,苗情总体较好,完成顶凌覆膜78.42万亩,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26万亩,全市春播粮食作物113.14万亩。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我们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我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3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14万吨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灵才表示。
农业产业增效益 乡村振兴有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设施蔬菜产业链、平凉红牛产业链、静宁苹果产业链……我市持续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
春光向暖,崆峒区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日光温室里绿意盎然,皮薄肉厚的螺丝椒缀满藤蔓,菜农正忙着采收、装运。
“园区一期1700座日光温室蔬菜年产量3万吨,每棚净利润在2.2万元至1.4万元之间。二期500座日光温室今年5月可建成投用,目前已全部被种植大户和企业订租。”白水镇副镇长白锐琴说,园区采取订单式生产和计划式生产、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生产营销模式,与平凉新阳光等企业合作,培育扶持蔬菜线上派送平台,“农超对接”、直供直销,实现生产与流通有效对接。
苹果花开,庄浪县35.9万亩挂果园清香扑面,农技人员马不停蹄奔走在重点果园乡镇,指导果农开展人工授粉、冻害预防工作。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庄浪县确立了以发展现代生态循环果业为方向,打造梯田生态苹果的发展目标,并逐步构建起“生产—贮存—销售—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不断促进全环节提质、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全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中小企业为配套、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广大果农广泛参与的全产业链条。
生机勃勃,静宁县昊康牧业有限公司,生态环保的花园式牛舍整齐排列,毛色光亮、体型健硕的平凉红牛悠闲地吃着草料。
“循环养殖,既保红牛满圈又保绿水青山。”昊康牧业有限公司肉牛繁育基地依托养牛基地、污水处理厂、有机肥厂,建成现代化产业融合经济示范园,走以草带畜、以草兴畜、畜肥还田、果蔬提质、融合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实现种养有机结合、果畜互支互促发展,平凉红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群众的收入来源也更加多元。
……
春启万物,势头强劲。
一季度,平凉市实施设施蔬菜产业链建设项目42个、完成投资1.55亿元,新建设施1387座1562亩、培育蔬菜种苗1.26亿万株、种植蔬菜8.03万亩。平凉红牛产业链开复工项目44个,完成投资1.45亿元,引进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7个,全市牛饲养量60.45万头、出栏量9.6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9.05%、9.82%。静宁苹果产业链计划的50个项目全部开工,到位资金4.69亿元,全市实施老果园提质改造11.08万亩,储备苗木204万株,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130万亩,果园花期冻害防御工作已提前准备到位。
美丽乡村气象新 农民群众日子美
4月19日,泾川县党原镇“城刘—丁寨—高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开工,以道路硬化、修渠排洪,绿化亮化美化及风貌环境综合提升等为主的建设内容完成后,将极大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村容风貌,为片带联动发展聚合能量。
“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我们决定把沿‘当阳大道’的城刘、丁寨、高寨3个村打造成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党原镇镇长高永强介绍,城刘、丁寨、高寨3村所在地为全镇地理和行政中心,城刘村是北魏时期当阳古城所在地,也是泾川县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诞生地;丁寨村曾是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也是全镇养殖重点村;高寨村受益于“反哺归泾”行动,拥有强大人力支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
今年以来,平凉市部署开展了以“清脏”“治乱”治理“白色污染”为重点的春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逐步向美丽宜居升级。
“改厕之后,干净卫生没有异味,坐便器对老年人来说很方便。”开春后,庄浪县朱店镇三合村的“厕所革命”如火如荼,党支部书记柳小强说,今年镇上下达三合村改厕任务78户,目前已改完109户,大伙的积极性非常高。
庄浪县农村人口多、基数大,为了达到2025 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 以上的目标,今年,全县14个乡镇293个村都下达了改厕任务。“旱厕、水厕因地制宜,有5种模式,从目前情况看,今年会超额完成任务。”庄浪县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主住李威虎表示。
据统计,一季度全市改建新建农村户厕1882座,全市创建清洁村庄216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2万吨,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697.2吨,回收废旧农膜3297.3吨,有效改善了乡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雷神、雨林、马营子是崆峒区大寨乡3个小村庄,3个村总共只有163户648人1200余亩耕地。早前,大寨乡将3村从山林区整体搬迁到塬面,修建了集中居住小区,改善了居住条件。去年,又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跨村联建了雷雨马综合服务及康养中心,集中建设了卫生站、“长者餐厅”、小课桌、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让村民也能享受到丰富多元的公共服务,并按照社区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不仅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3村联合成立雷雨马党总支,改变了过去一个村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雷雨马党总支书记吴春刚说,在雷雨马党总支的带领下,3村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实现了“组织联建、队伍联动、服务联办、治理联抓、融合发展”工作新格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二十大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不负一年好春光,平凉市奋力冲刺春季农业农村工作“开门红”,让农业根基更稳,让饭碗端得更牢;扬帆奋进正当时,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稳健,农业强国的梦想充满希望。
来源:平凉日报
责编: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