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多措并举确保一季度畜牧业“开门红”
一季度,庆阳市以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方向,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抓手,牢牢抓住畜牧业扩规增量与提质转型有利时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紧盯关键重点,细化推进措施,不断提升畜牧兽医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全市畜牧业实现“开门红”。全市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3.91万头、361.18万只、80.48万头、1519.11万只,出栏分别达到5.69万头、54.2万只、20.16万头、642.04万只,鸡牛羊猪出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三、第五位。
精心部署,建立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畜牧生产暨动物防疫工作座谈会,签订畜牧兽医重点工作责任书,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半年一通报、全年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制定《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2023年庆阳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2023年县区畜牧兽医重点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畜牧产业培育纳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为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做大基地,推进规模养殖。以省级构建陇东南千万只肉羊产业带和平凉—庆阳百万头红牛产业带为契机,纵深推进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肉羊产业带,正宁县、宁县、镇原县肉牛产业带,西峰区、镇原县、宁县、正宁县生猪产业带建设,积极争创镇原肉鸡、环县肉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打造肉羊、肉鸡、肉牛、生猪4个百亿级畜牧产业集群。落实《庆阳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按照自愿加入、积极配合的原则,分级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90家(国家级15家、省级13家,市级62家),全市能繁母猪保有量5.8万头。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引导鼓励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全市新开工规模养殖场(合作社)32个,新增养殖大户300户。
招大引强,促进延链增值。开展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推介洽谈和考察对接活动,成功签约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白羽肉鸡熟食加工厂、冷链物流项目和合水县中法肉牛养殖基地项目。聚焦畜牧业重大项目,建立市、县领导包抓责任清单,产业链上游重点谋划生态养殖,下游重点谋划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拓展实力强、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促进畜牧产业全链条延伸、品牌化增值。
聚焦关键,抓好疫病防控。及早启动春季动物集中免疫,扩大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试点覆盖面,指导环县、庆城县、合水县推行向专业化动物防疫公司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开展全覆盖集中消毒灭源行动,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市完成养殖场消毒2203万平方米,采购配发疫苗物资1371万毫升(头份),完成动物疫病强制免疫1224.84万头(只),牛羊布病检测43.96万份。
加强监管,保障产品安全。强化养殖监管、调运监管、屠宰监管闭环管理措施,组织开展畜禽屠宰“强监管、促提升”专项提升行动,实施兽药减抗行动,在全市2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开展兽药减抗试点。开展兽药饲料屠宰安全隐患排查,严厉打击兽药、饲料、动物诊疗、屠宰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一季度,完成产地检疫畜禽1931万头(只),屠宰检疫畜禽产品3.75万吨,累计屠宰畜禽729万头(只)。
广泛宣传,推进粪污利用。组织技术人员进场入户、进村入社,广泛开展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安全生产宣讲与技术服务,发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明白纸》3000多份。在宁县、西峰区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和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推动粪污集中收集、处理、利用,提升粪肥还田效率。指导规模养殖场(户)落实“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规定,加大粪污治理基础设施和设备配备配套力度,推进畜禽粪污肥料化、菌料化、饲料化利用。一季度,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3.92%。
强化支撑,提升科技含量。紧盯畜禽种业振兴、绿色畜牧业发展,开展早胜牛、陇东黑山羊等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加快舍饲专门化肉羊新品种培育,大力推广肉羊“二元”“三元”杂交改良技术和肉牛冻配改良技术,开展集中专业育肥。加强与统计调查部门有效对接,对全市养殖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对达到统计入库标准的养殖场全部入库,做到应统尽统。一季度,全市在库畜禽统计监测规模养殖场504家,摸底新增达标畜禽规模养殖场6家。
转变作风,打造专业队伍。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打造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在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开展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活动,按照“一对一”“多对一”联帮等形式,加强对养殖场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服务活动,市级下派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30名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和畜牧业抓点示范,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县区技术人员和养殖场负责人1000人次。
责编: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