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
近年来,武威市农业农村系统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紧紧围绕“8+N”优势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种业振兴、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着力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要做法成效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保稳产业链供应链。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实地指导,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试示范、集成推广,提高技术服务的覆盖度和实效性,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强化粮食生产抓点示范,建立粮食作物试验示范基地7个,推广玉米、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45万亩,优选调入优质大豆种子5万公斤,2023年武威市已落实粮食作物种植地块244.48万亩,占任务的101.86%。坚持建设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不动摇,深度推进“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提档升级。坚持“扬长避短、特色发展,企业引领、产业集群,量化赋能、品牌提升”的思路,以种养基地为基础,推行“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全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市拟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其中武威现代奶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古浪县以牛羊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产业园,凉州区生猪、民勤县肉羊、天祝县食用菌藜麦3个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产业园。特别是在奶产业上,仅用3年时间,奶牛存栏量由2.8万头发展到10万头,由全省第4位跃至并稳居第1位;奶产量由8.4万吨增加到30.5万吨;乳制品加工产值从不足3000万元突破1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成果转化,积极参加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甘肃省玉米繁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甘肃省旱作玉米品种试验联合体、西北丝路玉米联合体等技术体系联盟,加强兰州大学、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沟通合作,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主动谋划、争取项目支持,提升科研水平。市农科院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重大专项、人才支撑、产业体系、“星火”产业等方面科技项目20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23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
着力引培高素质人才,深化产业科技服务。全面实施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导向,加大高素质人才引培力度。近两年来,通过急需紧缺引进、公开遴选、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招录专业技术人15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持续落实产业链行政领导包抓督导及专家技术服务责任制,以正高级专家为首席专家,建立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奶产业链7个分产业专家服务团队,抽调63名农业技术骨干开展技术巡回服务。建立62个农业科技示范点,开展示范、推广和培训服务,组织培训农牧民3.3万人次。
存在的困难
由于农业科研项目少,项目经费少,专业技术人员在下乡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中往往只进行单纯的技术指导服务,没有真正的把科技成果,核心技术转化的较少。
服务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围绕示范点建设、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养殖大户服务、科技人员联系上链条不够紧密,科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意见建议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性、公共性、社会性、长期性等特征,强化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方向性科技工作持续稳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经费总投入强度在财政支持中的比重。
在精准服务产业中不断优化成果转化路径,大力实施科技保供给促增收强产业专项活动,形成全产业链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展现科技引领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担当。
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活力,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破除农业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营造农业科技人才成长良好生态,构建农业产业链科技人才队伍体系。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