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产业兴 百业旺
初夏的徽县,处处百花盛开,生机勃勃。广袤田野绿意绽放,项目工地热火朝天,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蔬菜大棚绿意盎然……从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处处涌动着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徽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头戏”,以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和谐为目标,以持续推进产业振兴为抓手,全面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有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种下羊肚菌 撑起致富“伞”
时下,羊肚菌已经进入了采收期,走进徽县江洛镇石头坪村稻菌轮作规模化种植基地,到处一派丰收景象。手提篮子的农民们穿梭在大棚之间,正动作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羊肚菌。
“今年以来,依托徽县稻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石头坪村建成200亩稻菌轮作规模化种植基地1个,新建羊肚菌种植大棚580座,羊肚菌亩产在700斤左右,总产值超1000万元。”江洛镇党委书记张志东看着一座座“致富棚”,对发展羊肚菌产业信心满满。
“羊肚菌产业带动了近500名农民就近务工,技术工一天能挣240元,普通壮劳力180元,不比外出打工挣得少,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江洛镇石头坪村村民王会社说。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其鲜美的口感和极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近年来,徽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农业种植。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专合组织抱团发展、种植大户基地示范”的发展模式,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互惠共赢的发展路子。
据了解,羊肚菌亩均投入6000元,产鲜菇400斤/亩,折合干菇40斤,按市场价每斤500元计算,亩收入可达2万元,除去各项投资费用外,每亩纯利润可达1.4万元,收益相当可观。
目前,徽县羊肚菌种植区域辐射江洛镇、泥阳镇、麻沿河镇、高桥镇、榆树乡、银杏树镇等9个乡镇。其产品在线下销售的同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畅销至成都、西安、广州等大城市,大大提升了种植户的生产收益,羊肚菌已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特色优势产业。
栽下“小树苗” 孕育大希望
“种下摇钱树,踏上幸福路,念好生态经,振兴有‘钱’景……”高桥镇黑松村的育苗地一派繁忙景象,辛勤忙碌的农民们一边愉快地哼着顺口溜,一边挖苗、点数、包装、搬运……
“这段时间,几乎一直在上货,忙的时候几辆车同时装,苗木畅销全国各地,特别是红豆杉、华山松、油松、落叶松等品种,更是成为了四川、青海、西藏、宁夏等地的抢手货。”正在装车的村民易双平说。
“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起苗、装运、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2023年高桥镇黑松村苗木面积达720余亩,辐射带动51户农民参与种植,预计实现亩均收入1.8万余元,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就业创收。”谈到村里的苗木产业,高桥镇黑松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小红非常自豪。
高桥镇黑松村的变化,只是徽县发展苗木产业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徽县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积极整合资源,紧盯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柱,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支撑。
据了解,2023年1—5月份全县苗木销售额达1.87亿元,苗木总产值增长到2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苗木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3%。苗木产业辐射带动育苗户13400户,户年均增收10700元,其中带动4200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每年以政府配股形式向贫困户分红712万元,年户均增收3860元。
目前,徽县成立了苗木产业发展协会、苗木产业联合会和盆景奇石花卉协会,组建育苗专业合作社132个、发展育苗公司46家,培育育苗示范村80个、打造育苗专业村100个,培养苗木产业经纪人452人,建成了“徽县电商之家网站”和“徽县电商微信平台”,先后培育了弘盛农林公司、天顺公司、绿风公司、宏泰公司、共邦专业合作社等40家苗木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能人大户带农户”“千家万户”等四种苗木产业发展模式,全县苗木产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培育“金种子” 带动“大产业”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永宁镇唐庄村的千亩玉米种植基地里,玉米苗已破土而出,挺着粗壮的“腰杆”,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我们村今年以“订单农业”的模式,发展杂交玉米制种1100亩,预计产量将达到400余吨,预计实现收入200余万元,真正让玉米制种产业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永宁镇唐庄村专职化书记刘尚介绍。
“徽县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是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的天赐宝地,素有“陇上江南”的美誉。发展玉米杂交制种已有40多年的历史,对于全省而言填补了甘肃可以生产西南热带、亚热带血缘玉米品种的空白,是对甘肃玉米制种的重要补充,是目前我省陇东南唯一进行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县区。”徽县种子管理站负责人贾小平说。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现代农业的战略性核心产业。近年来,徽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种子产业发展,把种子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列入全县“四主四辅”特色产业体系,并制定出台了《徽县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初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用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全面提升种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在种子生产上,依托生产企业,以规模化生产和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按照“订单化种植、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合同化收购”的运行模式,采取“种业公司+合作社(村级组织)+生产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户产、供、销无缝对接,助力农企“双赢”,为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县已有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18户农户与2家种子生产企业签订订单生产合同,企业以质定价,采取保护农户利益的方式收购新鲜果穗,减少农户劳动力投入,并约定以每公斤鲜果穗不低于3.6元的兜底价格收购玉米。”徽县种子管理站负责人贾小平笑呵呵地说。
据悉,徽县2023年已落实玉米杂交制种6080亩,预计亩产可达200至250公斤,平均亩产为225公斤左右,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其所生产的玉米杂交种子主要销往省内市县和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喜看沃野织锦绣,乡村振兴正当时。通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今的金徽大地呈现出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的新风貌,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金徽人将以勇立潮头之势,凝心聚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