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为促进全市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掌握县区“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组成工作小组对各县区进行实地服务。5月26日,工作组对民勤县代表性认证企业在“三品一标”实际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展开了走访和交流。
一、做法成效
政府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民勤县制定印发了《民勤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补助奖励办法》,其中新认证绿色食品每个奖补3万元,续展绿色食品每个奖补1.5万元;新认证有机(有机转换)产品每个奖补4万元,保持认证的有机(有机转换)产品每个奖补3万元;对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单位,每个产品一次性奖补5万元,极大的调动了企业认证的积极性。二是综合施策。民勤县农业农村局每年出台“三品一标”品牌培育及产品营销推介奖补政策,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沟通,同时将“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和项目申报、农产品参展、“甘味”品牌申报等挂钩,鼓励企业积极认证,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
企业方面,一是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企业的发展,“三品一标”作为安全农产品公众品牌,品牌影响力提高,消费者认可度上涨,“三品一标”优质生产企业在打开销路的同时形成“领头羊”效应,积极成立各类联合协会,规范管理,扩大生产规模,辐射周边合作社一同参与生产,从而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提高自身实力。二是部分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要求,培优品种提高品质,建立种业中心、繁育基地,成功筛选出人参果脱毒苗等优质品种,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区域生产农户,甚至远销外省,大大增强了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一)传统的种植习惯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匹配。大部分“三品一标”生产企业依然采用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农户单一种植的种植模式。使用自留种子、沓膜种植、经验施肥、滥用农药、采收粗放、掺杂使假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企业、合作社人员流动大,一方面缺乏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种植基地不稳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不匹配。
(二)传统家庭作坊贸易与日益成熟的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直以来,“三品一标”生产企业销售模式依然是通过简单的风选除杂后再以原料形式进行销售,缺乏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不适应高端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优质却丧失市场定价权,大部分利润被中间产品加工商赚取,农户和企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利润回报。同时“三品一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从生产资料的投入到生产过程的把控比一般农产品投入高,但其经济效益与普通产品并无明显差异,致使我市“三品一标”产品在高端市场缺乏包装吸引力,在低端市场缺乏价格吸引力,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
(三)落后的市场服务体系与日趋完善的网络营销体系不匹配。与发达地区比较,我们的优质产品产业市场服务体系发育还不充分、不健全,在连接产需、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没有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在产品优质产品营销上尚未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积极性。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品一标”支持力度,制定完善奖补政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二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品牌建设方案,多部门联合协作,一方面整合现有的农产品产地资源,鼓励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建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改善产品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发展有机、绿色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强化产销对接,促进基地与加工(养殖)联动发展,支持设立品牌专营店、制作宣传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大技术服务,持续性培养生产经营主体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政府出策、企业出资、专家出智、媒体出声、农民出力”的工作格局。
(二)扶持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政府集中资源选取代表性优势产业,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实施抱团发展,建立“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提升行业竞争力;扶持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基础产品向上开展种苗培育研发,向下进行分级加工,按照客户需求生产全产业链系列产品,提高“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的高效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加大增值空间。
(三)加强畜禽产品和加工产品的认证力度。下一步将依托武威市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三品一标”认证,扩大畜禽产品和加工产品的认证规模,逐步使种养加认证产品比例均衡发展。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