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2023年度甘肃省“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征文、摄影、微视频大赛参赛作品展示
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新气象。会宁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的回收利用,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同正在开展的“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和“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三抓三促”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履好农业面源污染牵头职责、强化宣传引导、查防一体推进,突出畜禽粪污、减肥、减药和废旧农膜综合利用,多举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一、强化畜牧养殖监管,从源头控制污染。
会宁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按照“一排、二查、三宣传、四划、五做、六处理”的方式开展工作。
一“排”。要求各乡镇对本辖区内的所有畜禽养殖企业、场(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个不漏的进行详细排摸,登记造册,全面掌握它们是否在自然保护区、村庄、学校、医疗、公路、河道、人口密集区等禁养区内。
二“查”。查看它们有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查看它们有无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查看它们有没有粪污处理台账、查看它们有没有污染生态环境的现象。
三“宣传”。结合乡村振兴及乡村治理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知识的宣传力度,发放明白纸,告知书等,做到家喻户晓,让每个养殖从业者不但会搞养殖,而且对其所产生的的粪污废弃物合理利用。
四“划”。全方位对规模养殖场(户)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具有硬化防渗的堆粪场,化粪池。
五“做”。要求所有养殖场(户)做到粪污日产日清,或堆肥发酵还田利用,或者做有机肥的原料,或者要求养殖户做防渗简易堆肥场,压土覆盖,发酵还田,做三墙一顶简易棚,切实提高其资源化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处理”。要求对粪污及废弃物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兽医实验室的疫苗瓶,过期疫苗,过期的试剂,血清,病料等也要邀请第三方参与(环保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污染
(一)、减少农药对土壤污染
一是保护天敌,减少用药。田间瓢虫、蜘蛛等天敌数量较大时,应选择合适农药品种,控制用药次数或改进施药方法,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充分利用其自然控制害虫的作用。二是高毒农药,果菜禁用。瓜类、蔬菜等作物,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三是防治病虫,科学用药。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当使用农药防治时,要按照当地植保技术人员的推荐意见,选择对路农药,在适宜的施药时期,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施用经济有效的农药剂量。不得随意加大施药剂量和改变施药方法。四是农药包装,妥善处理。农药应用原包装存放,不能用其他容器盛装农药。农药空瓶(袋)应在清洗三次后,远离水原深埋或焚烧,不得随意乱丢,不得盛装其他农药,更不能盛装食品。
(二)、科学施肥防止对土壤的污染
一是推广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养分全,肥效持久,平稳,缓冲性强,且富含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对蔬菜大棚土壤环境的污染较小。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推广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充分腐熟的优质畜禽粪等厩肥,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大棚蔬菜绿肥种植,既增加肥源由可改良土壤。
二是推广配方施肥。根据不同蔬菜的生育特性,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以及肥料种类和养分含量,科学的计算施肥量,根据不同栽培季节和土壤,水分等条件灵活掌握,大力推广大棚蔬菜配方施肥技术。三是采用科学施肥方法。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和钾肥,追肥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蔬菜的需肥量,分次追肥。注重在产品器官的形成期,如根茎膨大期,开花期重施肥。基肥要深施,分层施和沟施,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推广叶面施肥技术。四是科学施用化肥,增施生物菌肥。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尤其减少氮素化肥的施用量,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肥料在考虑养分的同时,选用杂质少纯度高的肥料,尽量选择不要导致土壤酸化的肥料,推广施用氮磷钾复合生物菌肥,生物肥料和复合肥轮换施用,可保证蔬菜吸收足够的养分。
三、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充分发挥会宁县德维、东泰塑业等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全县28个乡镇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体系、回收网络、监测网络、回收环节“以奖代补”等。通过以奖代补资金,对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企业进行扶持,督促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落实包片回收责任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消除“视觉污染”。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清理残膜,积极联系交售废膜,2022年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3%以上。同时,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农资销售点,严防0.01毫米以下超薄地膜上市销售,从源头上减少废旧膜残留,降低回收难度。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实现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的目标。同时联合多部门协同治理,实现从源头控制为主逐渐向全过程管控的转变。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