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武威市:​守好粮食“责任田” 稳稳端牢“中国饭碗”

2023年06月13日 甘肃三农在线 李泽山

近年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发展目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促进全市粮食产量只增不减、粮食品质和效益只升不降。

一、做法成效

(一)强引导、重监管,扛起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制定《武威市2023年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部门协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党政同责政治责任。市、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生产任务,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县区到乡镇,面积落实到村到田块,坚决不折不扣完成粮食种植任务。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补贴,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稳定农民预期。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推广粮食完全成本保险,提高粮食生产抵御大风沙尘、低温冻害、冰雹等自然风险的能力。建立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放大粮食生产集群效应,抓好粮食生产收储,坚持市场化收购原则,落实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实现优粮优价应收尽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稳面积、增产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设“大棚房”问题,现已排查设施农业31.44万座65.57万亩,未发现新增“大棚房”问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平整田块,配套完善水、电、路设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6万亩,为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推进撂荒地整治,通过鼓励农户自种、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等方式扩大种粮面积,现3.08万亩撂荒地已完成整治。

(三)强科技、兴种业,提升粮食生产效能。选派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地查看苗情、墒情、虫情,提供粮食生产全过程技术报务。推广小麦“一喷三防”、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玉米、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生产技术;推广旱作农业、高效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抗旱增效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强化农业装备支撑,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让良种、良法、良机与良田有机结合,构建了自动化、智慧化、一体化作业新格局,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执行不到位。县区、乡镇、村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涉及耕地保护、用途管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学习不深不透,宣传方式单一、吸引力不强,事前事中事后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出现合同签订不规范、工商企业流转面积不符合规定等问题。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规范。从3月底至今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情况看,省、市、县区共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存在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项目监理、土地平整等具体问题114个,目前已完成整改105个。反映出县区、乡镇对高标农田建设系统谋划不足,设计深度广度不够,监理和日常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农田灌溉、田间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种粮农民积极性不高。据农业技术部门测算,种植1亩露地蔬菜,亩产量3140.3公斤,亩产值9420.9元,扣除种植成本3300元,亩均纯收入6120.9元,而种植1亩小麦,亩产小麦470公斤,亩产值1410元,扣除种植成本600元后,亩纯收入为810元,蔬菜收益是种粮收益的7.65倍,农户更愿意种植经济作物。

三、意见建议

(一)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始终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国之大者”“市之要者”“责之重者”的高度,紧盯薄弱环节,压紧压实责任,实化细化措施,确保耕地保护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良种引进繁育和试验示范力度。有针对性地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当地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效种养新品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引进培育壮大一批育种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产业链长的种子龙头企业,带动种业产业化发展。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化配置种业发展资源,鼓励引导种子企业向生产优势区域集中,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技术、耕作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粮食生产的优惠扶持政策,强化对各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支持保障,保持粮食惠农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突出普惠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项惠农资金,持续增大补贴力度,不断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导农户、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粮食+蔬菜”“粮食+饲草”等复合种植,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种粮农民收益。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将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治专项督查,通报全市“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治情况。将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县区,在项目、资金安排时优先考虑;对工作弄虚作假、整改不到位的,在后续各类项目申报、审查中予以核减或不再安排。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