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武威:以科技强化支撑 以服务助力“三农”

2023年06月16日 甘肃三农在线 李泽山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在科技技术服务上用力,切实推进“三农”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做法

聚焦科技培训,强化农业服务水平。组织市、区、镇三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根据作物布局结构和生产特点,重点围绕农作物病虫害防止、灾害性天气应对防范、科学施肥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农作物高效节水技术、特色作物绿色栽培技术等技术,采取集中培训为主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手把手的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班232场(次),发放各种技术手册共计2.6万余份(册),培训种植户1.58万人次。凉州区创新工作体制,实行领导包片、科级干部和技术人员包镇的工作模式,深入镇村开展包抓督导,协同联动、同向发力,一道想办法、谋思路、强举措,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保障粮食生产稳定。

聚焦三夏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强化部门联动会商机制,加强预警监测服务,指导农户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及时推送防灾减灾农情信息,发布农技技术信息,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水平,落实落细各项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全力夺取夏粮丰收。

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提高农机装备应用水平,组织农机人员协调做好农机生产物资储备、农机具检修等工作,举办农机手培训班30期,开展农机安全法规知识宣传4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4万份,培训农机手1038人。深入11个乡镇24家农机合作社,现场检查机库用电安全、贮油设施存放等落实情况,累计排查农机安全隐患20起。

聚焦政策导向,充分调动发展热情。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和规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补贴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落实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各级衔接资金,向产业基地(园区)倾斜,鼓励建设种植业生产基地。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产业基地(园区)贷款纳入特色产业发展贷款支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优先向担保公司推荐,协调解决贷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效益。现已发放补贴资金23756万元。

聚焦试验研究,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在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韩佐镇禅树村建立小麦百亩试验攻关方2个,引进小麦新品种18个,在河东镇达家寨村、武南镇下中畦村建立大豆玉米百亩试验攻关方2个,引进大豆新品种17个,玉米新品种34个。在民勤县开展蜜瓜新品种引进、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试验示范,引进新品种160多个,开展新技术试验10项,新模式示范8项,新材料展示8项。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搭配、增施有机肥、精量播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肥分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碎片化严重,水资源不足,灌溉条件差,制约了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影响了粮食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如古浪县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特别是水资源的约束越来越明显,整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二是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种粮新型经营主体数量不多,经营产品单一,运营模式简单粗放,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抱团发展产业、共同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强。缺乏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水平低,农产品基本以初级产品形式进入市场,提质增效不明显。

三是农业防灾防病任务艰巨。今年春季以来,气温波动幅度较大,加之大风沙尘、低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区域内部分河流来水较少,尤其是黄羊、杂木灌区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旱情,影响粮食产量。立春后气候不稳定,各类病菌、害虫种群变异发展快,容易形成病虫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

意见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在激发产业内生动力上求突破。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金融、财政、用地和税收政策支持,精准、定向、专项打造一批体量大后劲强、科技含量高、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推进各类龙头企业复产增产、做大做强。持续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和规范提升。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上求突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持续推进以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整治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引进推广良种良法等实用技术,加快农作物品种优化和更新换代;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售市场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从产地到终端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全面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求突破。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认真开展农业技术巡回服务,抓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高素质农民培训,不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队伍,为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持。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