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清水县:把美丽镌刻在乡村大地

2023年07月03日 甘肃三农在线

近年来,清水县按照全省“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总体要求,围绕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目标任务,紧盯“12+6+5”建设内容,提出“产业定带、带上选村、村分等级、梯次推进”的思路,着力打造“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美丽田园乡村,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是高位推进,众手巧绘新蓝图。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聚力打造示范村、特色发展旅游村、巩固提升达标村、加快建设薄弱村”的思路,根据村庄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在调研、踏勘、研判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最终形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截至目前,按照应编尽编原则,全县除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的9个村庄外,已完成120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及27个其他类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完成评审工作,红堡镇西城村等130村已通过县政府批复,红堡镇小泉村荣获2021年甘肃省优秀村庄规划案例,村庄规划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特别是在乡村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划内容科学布局,不背道而驰,不随意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明确了乡村建设的工作方向。

二是内外兼修,同心共筑新家园。始终坚持把资金投入作为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采取项目靠一点、财政拿一点、乡村筹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工作路径,不断加大对乡村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三年来,共安排用于乡村建设总资金2亿余元,主要从群众最急需的巷道硬化、排污管网、户厕改造、水渠、护坡等基础设施入手,兼顾公共服务,累计建成20个省级示范村、60个精品村和120个达标村。今年计划创建省级示范村20个,精品村20个,达标村60个,全面完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任务,力争达到各类示范村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在工作中我们注重突出乡村特点,保留乡土气息,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栽植乡土特色林果树种进行乡村绿化,利用村庄空闲地块精心建设小菜园,在庭院内外栽植蔷薇、月季、竹子等弥补院墙巷道单调生硬的缺点,达到了“果树菜园忆乡愁”“一架蔷薇满院香”的整体效果,这也成为我县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亮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三大革命”“六项行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用水保障。健全“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建成垃圾焚烧站17座,村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累计建设镇村污水处理站33个。累计建成卫生户厕4.4万座,常住户改厕率达89.48%以上。积极开展公路绿化、美化,持续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初步实现了“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三是产业固本,再塑发展新优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干鲜果、畜牧、蔬菜、中药材、小杂粮”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苹果、核桃、草畜一体、中药材+花卉、金银花、食用菌、小麦育种7个10亿级和万寿菊、蚕豆、花椒3个3亿级农业全产业链,建成了“一村一品”“连乡成片”“集片成链”“一县多品”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全县累计建成干鲜果园48万亩,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160万头只,年均分别种植蔬菜、中药材、马铃薯10万亩、3万亩、14万亩。特别是积极引进了山东诸城外贸有限公司、新疆盛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带动全县种植万寿菊1万亩、金银花2.2万亩,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按照“一村一园”“一村一品”的思路,在已经建成的20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全面启动产业园建设,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建设食用菌产业园16个、果品产业园2个、蔬菜产业园2个,真正把群众“粘”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致富。

四是全面治理,引领乡村新风尚。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用法治来“定纷止争”,用德治来“春风化雨”,用自治来“消化矛盾”,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约四会”、网格化管理、廉政“防护网”、“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七个全覆盖”,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了新动能。因地制宜,结合各村文化底蕴、产业特色、乡风民风等特点,探索出乡村党建联盟引领型、崇文重教引导型、村民议事参与型、多元主体带动型、村社联建服务型、积分评价管理型等型治理模式,遵循“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工作理念,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推行“巷长制”、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日扫日清”等环卫制度,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纳入村规民约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走出了一条共创共建共享的人居环境改善之路。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