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均育三分苗 来年种两亩药 ——陇西县“三分田”工程跑出乡村产业振兴“加速度”
为进一步促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陇西县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围绕中药材种子种苗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广“三分田”工程,积极构建中药材良种“育繁推”体系,持续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积极参与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全力保护中药材道地品质,不断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举措“大”产业,加快产业提质扩面
陇西县以解决小农生产方式导致的种源混乱、品种变异、品质降低、质量参差不齐的难题为出发点,瞄准中药材道地性不突出导致部分药材基原混乱现象为突破口,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中医药研究院负责,按照“三分带动两亩”的模式和“扩面、提质、增效”的思路,积极实施“三分田工程”,加快优良品种提纯选育和示范,推动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前几年先行先试的基础上,锚定具有优势和新增产区的福星、权家湾、渭阳、和平、宏伟等5个重点乡镇,从去年开始每年遴选中药材种植户800余户,无偿投放近万斤提纯选育出的优质中药材种子,采取“户均育三分苗,来年种两亩药”(即每户今年育苗0.3亩,第二年所产种苗可种植2亩药材)的模式进行投放和推广。通过3-4年的推广示范种植,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农户标准化繁育技术,建设优质黄芪良种田达到9600亩。到2023年春季,全县已累计示范推广超过2000户,通过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逐步破解了道地中药材良种生产“从少到多”的问题。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全县中药材产业提质扩面的关键时刻,“三分田工程”应运而生,并将迎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带动中药材产业朝新的希望蓬勃发展。
“小”田地“大”作为,助力科技成果转换
为保障“三分田工程”顺利实施,县农业农村局整合本系统技术人员力量,以“品种-品质-效用”为原则,采用集团选育的方法,从根色、根型、总株型、根大小、整齐度、含量、产量等7个方面的研究和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以及其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等特征特性选育出的一批优质道地黄芪种子,经过风选、色选、磁选等方式加工处理,发芽率达到90%以上。将良种投放给遴选农户,创新性的开展中药材种植六个“统一”,地块统一规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供种→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通过无数个“点”的示范带动和推广,集成增施生物菌肥和绿色防控等技术,构建全过程的技术服务体系。从原先的零星试验到现在每年2千亩左右道地良种扩繁田,累计收获道地良种超过1万斤,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连成片,逐步聚合福星、和平、渭阳、宏伟、权家湾等北部山区育苗片带,形成强强联合发展局面,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员发展,着力打造讲的响、有规模、效应强的特色种植体系,实现了道地中药材良种生产“从少到多”的良性循环,全县中药材优良品种供应率达到40%以上,已成为道地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小”种苗“大”收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陇西县农业农村局、中医药研究院提供的优质种子资源和技术培训得到全县各乡镇群众广泛好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往老百姓大多自己育籽留种或到市场上去买籽种,由于种源不确定、种质混杂、质量不一,育出的种苗产量较低、品质良莠不齐,卖不上好价钱。而通过中药材“三分田工程”的实施,由农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带动农户建设繁育体系,手把手指导山区老百姓育苗,从源头控制品质,在种植环节实现了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经2023年春季测产,全县集中连片育苗基地亩产种苗达684公斤,一等种苗占到47.5%以上,亩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在北山干旱区亩产种苗500公斤以上,一二等种苗占到60%以上,亩收益达到9600元以上,现良种覆盖率达到50%,实现亩增产20%以上,亩收益增加收益2000元以上。面对取得的良好效益,农户们发展中药材育苗的积极性和信心十足。为持续放大“三分田工程”效应,县农业农村局结合“三抓三促”行动的开展,抽调全系统精兵强将,分赴各乡镇蹲点指导,投入资金306万元,通过补贴种子和农膜等物资,引导群众集中连片发展中药材育种育苗,在首阳、双泉、宏伟、和平、柯寨、首阳等乡镇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6300亩,带动全县发展中药材种子种苗5.8万亩。
一棵小小的中药材种子,经过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为陇西县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新路子”,有望成为激发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编辑:庄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