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清水:坚持党建引领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多点开花”

2023年07月25日 甘肃三农在线

今年以来,清水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组织推动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倍增行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活力动能。

眼下,正值西瓜上市时节,白沙镇程沟村麒麟西瓜种植基地内,一个个西瓜浑圆饱满、静卧田间,即将采摘上市。

白沙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区位优势,通过筑巢引凤,与平凉新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引进了麒麟西瓜种植项目,以特色麒麟西瓜产业为抓手,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打造从育苗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产业全面升级。同时依托全产业链培育带动群众增收,开拓订单种植收益、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收益、基地就近务工收益,促进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

白沙镇程沟村驻村干部张琴琴说,“程沟村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流转东坪自然组土地230亩,建设600座西瓜大棚种植麒麟西瓜,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综合发展模式,带动附近100户农户参与西瓜种植,增加务工收入。目前西瓜长势良好,预计十天后进入采摘期,亩产预计达到8000斤,预计年底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万元。”

在白沙镇桑园村木耳产业园,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走进大棚,不仅有长势旺盛的黑木耳,更有一朵朵晶莹剔透、温润如玉的白木耳围绕菌棒层叠盛开。

今年,桑园村首次引进白木耳种植,共试点栽植4座棚。目前已采摘一茬,处于晾晒阶段,预计后期还能产出5-6茬。桑园村木耳产业园技术员介绍说,“白木耳培植成本低、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可与黑木耳轮作,极大地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

种植白木耳是白沙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道路的生动实践。

“白沙镇将围绕全县7亿元级食用菌产业链建设目标,着力打造木耳种植示范点,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村集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白沙镇镇长王建明说。

近年来,白沙镇立足桑园村省级示范村建设及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积极推行木耳产业园建设,培育出胶质口感好,产量高的黑木耳和白木耳两个品种,促进桑园村木耳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目前已建设木耳种植大棚27座、晾晒棚18座、悬挂菌棒30万个,产业布局持续优化。预计全年产木耳10万斤,总收入36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20余人常年务工,人均增收6000元。

同时,桑园村积极推进品牌化创建,开展市场化运作,注册成立甘肃万鑫农科食用菌有限公司,开展木耳菌种研发、菌棒生产、试验栽培、产品销售,木耳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等,申请注册“甘味陇耳”“丁香木耳”两个地域品牌,有力保障木耳产业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品牌建设、市场经营等环节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盛夏时节,漫步桑园村,除了整齐排布的木耳大棚,房前屋后的各式小菜园绿意盎然、夺人眼球。各种果蔬长势喜人,与村庄干净整洁的田园风貌交相呼应,既便民又美观,村民们正娴熟地采摘、打包木耳,一派丰收的景象。

桑园村党支部书记曹秀红告诉记者,“桑园村依托乡村建设打造小菜园60亩,种植包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目前正处于包菜采摘期,预计产量能达到4000多斤,其他蔬菜预计收入能达到4万元。第二茬计划种植萝卜、白菜,预计收入能达到3万元。”

特色小菜园的建成,不仅将村内闲置空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也让村民通过种菜实现地尽其用、地尽其利的目的。引导村民在“边角地”种植蔬菜和开花类经济作物,既增加收入又美化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助力。

多点开花,是白沙镇聚力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白沙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面抓、班子成员重点抓和村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让支部“动”起来。着眼解决传统农业产业小、散、杂的问题,成立蔬菜、万寿菊等功能型产业党委,让产业“强”起来。 围绕提升村集体经济项目运营成效,采取班子成员包抓、邀请技术人员指导、定期开展评估等方式,让项目“好”起来。 坚持对外出租一批、 自主经营一批、入股联营一批,让资源“活”起来。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0.04万元,其中30万元以上的村2个,20-30万元以上的村10个,10-20万元的村2个,村收入均达到25.72万元。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力度,进一步靠实镇、村两级干部责任,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村制宜、多措并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白沙镇党委副书记兰永平说。

今年,清水县坚持党建引领,开展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逐级签订“一承诺两计划”,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3个农口部门包产业、140名专技人员包项目、168名乡镇班子成员包村的“四包”责任机制,切实做到有人抓、能抓好。推行党建联建机制,成立区域化联合党委28个,开展技术培训36场次,观摩交流活动42场次,形成了互学互鉴、抱团发展良好局面。推行“六个一批”增收模式,规范运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63家,确定中央三部委扶持村项目11个,大力发展食用菌、大棚蔬菜、万寿菊、蚕豆等特色产业,表彰奖励先进乡村及个人53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多点开花”。至6月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18.23万元,10万元以上村占比73.5%。

来源:清水县乡村振兴局

编辑:袁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