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和美乡村+”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清水县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将全力打造10个省级示范村、30个县级精品村和60个县级达标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效推动优势资源集约开发、深度融合,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我们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18家企业参与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带动全县三分之一的合作社和广大农户从事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药材种植、大健康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清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爱民说。
“和美乡村+特色农业”,带动乡村产业集中化发展
在白沙镇桑园村木耳产业园,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走进大棚,不仅有长势旺盛的黑木耳,更有一朵朵晶莹剔透、温润如玉的白木耳围绕菌棒层叠盛开。
今年,桑园村首次引进白木耳种植,共试点栽植4座棚。目前已采摘一茬,处于晾晒阶段,预计后期还能产出5-6茬。桑园村木耳产业园技术员介绍说,“白木耳培植成本低、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可与黑木耳轮作,极大地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多点开花,是白沙镇聚力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白沙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面抓、班子成员重点抓和村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让支部“动”起来。着眼解决传统农业产业小、散、杂的问题,成立蔬菜、万寿菊等功能型产业党委,让产业“强”起来。 围绕提升村集体经济项目运营成效,采取班子成员包抓、邀请技术人员指导、定期开展评估等方式,让项目“好”起来。 坚持对外出租一批、 自主经营一批、入股联营一批,让资源“活”起来。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0.04万元,其中30万元以上的村2个,20-30万元以上的村10个,10-20万元的村2个,村收入均达到25.72万元。
清水县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融入农村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强化科学管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打造了蔬菜产业片带和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带,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永清镇沿牛头河流域培育壮大了麒麟西瓜、精品蔬菜、优质木耳、万寿菊、金银花等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苏屲北山梁、石沟河流域、西灵山、山城塬等四个千亩万寿菊种植示范点。在杜沟村高标准种植“露天蔬菜”200亩、暖湾村种植“麒麟西瓜”700亩,分散种植中药材2194亩。启动实施李崖村黄桃和大樱桃联栋大棚种植产业园、马沟村“鱼菜共生”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以来,永清镇通过牛头河流域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全镇种植蔬菜1000亩,在牛头河流域打造蔬菜种植示范区500亩,在西灵山片区种植金银花3000亩,在全镇范围内栽植万寿菊,不断提高农户的种植收入,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在杜沟村蔬菜种植点种植蒜苗、大叶蔬菜,产出达到10000斤以上,收益达到20000元以上。”永清镇副镇长张永斌说。
红堡镇是清水县内的主要果蔬种植基地,种植蔬菜水果种类繁多。近年来,红堡镇紧紧围绕“六大特色产业板块”,持续深化“一廊一域一带一区一中心”建设,全镇共建成设施蔬菜大棚1165座461880平方米,其中高标准大棚110座51077平方米、钢构大棚1055座410803平方米。今年以来,新建设施农业大棚251座59250平方米,蔬菜产业种出了农民致富的好“钱”景。
刘巧爱是红堡镇的蔬菜种植大户,她种植蔬菜已经三十多年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中,渐渐地摸索出了各种蔬菜的种植技巧,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今年她种植的蔬菜又一次喜获丰收,刘巧爱走进自己的蔬菜大棚,摘下了一筐刚刚成熟的西红柿,看着筐子里的西红柿,刘巧爱喜笑颜开。“我种了20多座大棚的蔬菜,主要栽植西红柿、辣椒、黄瓜等,正在上市的西红柿、辣椒、黄瓜品质非常好。西红柿已经售出了一万多斤,辣椒卖出去了五千多斤,早前卖出去了两万多斤包菜。我们除了给县城内各个超市批发外,还销往天水、张川等地,预计一年能收入20万元左右。”
“和美乡村+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永清镇白崖村搭乘“花舞北山”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快车道,依托毗邻景区优势,大力培育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引导20余户群众在景区内从事特色美食、旅游服务等三产经营活动。建成滴水崖山顶火锅城1座,观光采摘果蔬园65亩,吸引80余名务工群众返乡创业,吸纳100余名群众在农业产业链上务工、150余名群众在景区就近务工。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900元。如今的白崖村,致富产业链条加强了,群众致富信心增强了,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旅游兴农的共享共富新路子。
村庄变为旅游景区,提起家乡的变化,“小山村变了大模样。”苏屲村村委会主任张旭感慨地说。
白崖村曾是基层治理的“老大难”。去年以来,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下力气解决矛盾纠纷多、环境乱点多、基础设施欠账多和产业发展难、激发动能难、协同治理难“三多三难”问题,主动打赢拆违治乱推动面貌之变、整合资源集聚产业之变、业态联姻催生融合之变、集群增效激发动能之变、党建引领实现治理之变“五变”“翻身仗”,让白崖村旧貌换新颜。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这里已经成为全市乡村旅游度假的新目的地,村民也享受到乡村游带来的福利。
清水县突出产业全域覆盖、景区全域联动、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市场全域营销,发挥“+旅游”的串联作用,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链条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将乡村旅游作为带动乡村资源发生转变的内生动力,规划建设旅游专业村,培育发展民宿产业,持续擦亮“轩辕故里 康养福地”地域品牌,让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万寿菊花开正飘香,“丰”景如画采摘忙。眼下正值万寿菊采摘期,在苏屲村东山梁万寿菊种植基地,随处可见的忙碌采摘身影。清水县牢固树立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坚持“率先示范、引领发展”总体思路,凝心聚力推动万寿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坚持规模化、片带化、多元化发展,带动18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977户农户共同参与万寿菊种植,2000余名群众参与万寿菊种植全产业链上来。
“我们李崖村种植的万寿菊现在长势是非常良好,正准备将大部分的闲余劳力组织起来,让群众挣些收入,也给合作社增加收入。我们李崖村建了一个25亩的黄桃园,黄桃园搭建了11座大棚,黄桃园建好后也能给村集体带来一些收入。”永清镇李崖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润武说。
清水县将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环境,不断挖掘各地特色,培育了花舞北山、香怡南源、冯河草原等多处乡村旅游新业态示范典型,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亮点纷呈,高品质乡村旅游品牌层出不穷。
“和美乡村+城乡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清水县按照“整体谋划、全域统筹、逐步推进、示范带动”的思路,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行动。以城中五村为主,大力开展拆违治乱,拆除丰望路、永泰路、文昌路沿线危旧房屋12户28间;沿温马杜主道,栽植花卉、雪松、海棠11公里。同时,清理沟渠216.8米,拆除残垣断壁400米,回收废旧农膜44.4吨,整治柴草堆放场18处,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得到提升。
截至目前,结合城区街景治理工程,对南环路沿线进行了美化,粉刷墙面3500平方米,国土绿化800平方米,硬化巷道1.1万平方米,铺设管网6900米。按照示范村项目建设规划,对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用“微景观”“小造型”“特色建筑”点亮城乡综合体。如期建成了滴水崖山顶火锅城后续工程,延伸玻璃栈道100余米。启动实施“一事一议”小巷道升级改造工程,开挖马沟村、李沟村、西关村道路4700米,已硬化1300米。
“今年以来,我镇严格按照‘14+6+5’的乡村建设标准,全力推进乡村示范村建设,在白崖村建成玻璃栈道、滴水崖古堡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对东关桥头进行综合整治,绿化道路11.6公里。将温沟、马沟、杜沟村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永清镇人大主席赵文魁说。
今年以来,清水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立足“一地两区”发展定位,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抓融合活业态,在第三产业提速发展上添活力,坚持扩大消费、拉动增长,以康养及大健康产业为“引擎”,以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进一步擦亮文化品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让“和美乡村+”助力农民的日子更红火。
来源:清水县乡村振兴局
编辑:袁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