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引领合作社规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酒泉市狠抓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聚焦人才培训、运营指导、典型培育、联合发展、创新模式、品牌培育等环节,推动合作社多元融合发展,农民合作社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小农户增收、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
抓人才培训,促能力建设。以选育用一体化为培育路径,以满足学员知识需求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各类人才培训在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提升合作社带头人素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截止10月底,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101期,其中:线上124期,线下977期,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共培训13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600人,专业生产型400人,技能服务型300人着力打造了一批“领头人”。8月初成功举办了全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220人,切实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
抓规范建设,促质量提升。制定印发《酒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和酒泉市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有种养基地、有农业机械、有良种供给、有订单销售、有加工储藏的“五有”标准,引导农民合作社与公司、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指导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7个,创建“合作社+公司”经营模式示范点20个,创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点20个。
抓典型培育,促示范引领。全市3218家农民合作社,扎实开展“双百”创建和示范社四级联创,累计创建示范社国家级26家、省级232家、市级625家、县级845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社监测,更新示范社名录,巩固示范社成果,进一步提升示范社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力和引领农户能力;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合作社多种发展模式,培育了一批制度健全、运营规范、带动能力强、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示范社,通过典型案例征集,全市9个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和11个家庭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汇编。总结提炼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典型案例20个,为我市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抓联合创建,促抱团发展。围绕发展现代制种、高效蔬菜、绿色畜牧、特色林果、食药同源、农畜加工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创建产业联合体,抱团组建联合社,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冷链保鲜库、发展电商平台、创办全产业链联合社,促进合作社向产、供、销、运等综合性、跨行业、多领域的联合社发展。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6万亩,占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的33%,依托农民合作社全市发展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60万亩。
抓模式创新,促乡村振兴。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坚持党建引领合作社,增强发展活力,发挥党员的桥梁作用,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将合作社打造成为党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阵地,全市村两委领办合作社297家。大力推广“农民合作社+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农机合作社+托管服务+农户等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带动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全市有订单农业的合作社达到561家,全市遴选开展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合作社109家,其中服务主体87家、经营主体22家。
抓品牌培育,促产业发展。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主营产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和商标注册。全市各类农产品品牌(商标)注册认证突破420个,创建了23个农产品品牌企业,“酒泉洋葱、瓜州蜜瓜、敦煌葡萄”等6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列入“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9个,入选“甘味”农产品商标品牌名录的合作社12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合作社54家,认证绿色食品商标的合作社32家,认证了速冻肉制品、肉苁蓉等15个有机农产品,认证了“金塔番茄、祁连清泉羊羔肉、赤金韭菜、瓜州锁阳、敦煌李广杏”等20个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编辑:许丽